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增强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今年暑假7月27-28日,为了解疫情期间前线医护人员的抗疫、防疫经历,使更多人意识到抗疫防疫工作的艰巨性,我作为武汉理工大学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学院非典与新冠社会应对的分析暑期社会实践肃宁队队员,与同学在河北省沧州市肃宁县开展了为期两天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次社会实践虽然只有两天时间,但依然使我们收获颇丰。
7月26日晚18:00实践队员在肃宁集合完毕,为第二天的的参观以及访谈进行准备。这次社会实践指导老师和学长、学姐没有能够来到现场与我们一起开展,只能采取线上会议的方式对我们进行指导,队员们依然十分活跃,面对从未遇到的问题积极应对,与学长学姐进行线上结合,有条不紊地完成了对第二天工作的安排。
第二天一早,我们便搭乘肃宁县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工作人员的车辆来到肃宁县核酸检测试样采点处。虽然现在疫情有所下降,但在这种核酸样本采集处工作人员依然是做足防护准备,我们也都带上了N95口罩。因为核酸采集同样是一份十分危险的工作,我们也只能远远的进行观看。
看到医护人员在现在这炎炎夏日依然身着厚重的防护服进行工作,我不禁想起疫情严重期间,透过新闻,看到的一张张布满勒痕的脸、一双双被消毒液侵蚀裂开的手、一个个蜷缩在地上暂得休息的身影,医护人员们心无旁骛,一直在凝视着自己的战场;我们能看到84岁的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逆行而上,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身患渐冻症仍冲在最前线与时间赛跑挽救生命。在疫情严重人人自危的时候,只有作为医护人员的他们,以白衣天使之名克服恐惧并对患者温柔以待。
随后我们来到疾控中心最近建成的核酸检测方舱实验室进行参观。方舱实验室目的在于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进行核酸检测等工作。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队员们依次进入试剂准备区、扩增区、产物分析区等实验区域进行参观,工作人员在每一区域都对相关设备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队员们基本了解到核酸检测地原理和方舱实验室的优点,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得到了工作人员的专业解答。
图为实践队员与参加过2003年非典抗疫的工作人员进行对话,了解两次疫情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进行对比分析。曹茹钰 摄
时间来到下午,我们与肃宁县疾控中心主任提前进行沟通,将与具有代表性的几位办公室主任进行访谈。队员们防疫工作、防疫措施、确诊患者的临时处理办法以及心里关怀等多方面角度进行了提问,医护人员们都进行了耐心详细的回答。其中一位张丽(化名)医生同时经历过“非典”与“新冠”两次全国疫情与我们分享了她的心理感受。03年爆发“非典”时,张医生已经在单位实习了一年,据她回忆说,“当时谁都没有想到会那么严重,她们单位防护服都是布的,只有一个护目镜,面屏也没有,衣服设备相对都比较落后,电话手机也还没有普遍,单位里只有一台传真机,十分不方便。一个疑似病例要来回跑,而且人员也有点紧缺。”也许以前我们面对“非典”时能力有限,不能够做到统筹兼顾。
但如今“新冠”来袭,我们看到的是坚守阵地做着深入报道,不断披露疫情最新进展的新闻人;我们看到的是为建医院、为制口罩日夜赶工的工人;还有那些那些奋笔写下“请战书”的医护工作者;不分昼夜夯土吊梁的施工人员;用爱搭建桥梁,日夜驰援运送物资的驾驶员……每个人都用血肉之躯尽一份绵薄之力,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做出无怨无悔的选择。
接下来的一天,我们分别在肃宁县健康局疾控中心与附近购物广场人流量较大处开展了“携手战疫,你我同行”的实践活动。通过摆摊定点宣传、采访过路群众、开展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掌握当地民众对于防疫政策及措施的了解程度,并让更多人重视起疫情后期的防护工作。
目前,疫情在一些地方形势仍然严峻,每次疫情的爆发都牵动着所有国人,每一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我们,也应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不为医生,社会增添负担,即使在疫情暂时消失的地方,我们仍然要做好疫后防护。戴口罩,不信谣,不传谣,勤洗手,讲卫生,为这个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同时,这场疫情,也是对我们每个人的教育。唯有正视这样的经历,在困境中汲取教训成长,才不辜负这样一场代价沉痛的历练。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2320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