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东南大学
院系:外国语学院
姓名:谭梦娇 陈俊浦 郭丁铭 虞迎迎 李闯 李凯 郝妍
为深刻体会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东南大学“战疫中国说小分队”聚焦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中国外交动态,在7月31日至8月29日,于线上开展了“献礼战疫中国——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形象研究”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活动通过整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外交场景下的中国声音与中国行动,从领导能力、应对能力、动员能力、执行能力四方面体会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创新外交资料整理方式,整合20万字文献汇编
团队收集并汇总了疫情期间自2020年1月至2020年8月的多外交场景下的中国领导人活动、外事日程、发言人表态等相关信息,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梳理,形成了20万字的文献汇编。
在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在浏览外交部等网站时,发现所有现有外交发言整理方式都是按照时间顺序、短期事件与主题来整理的,而缺少对特定主题的长期跟进式整理,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方便大家查找相关外交发言资料。于是团队决定创新整理方式,扩大时间跨度与内容范围,按照时间顺序、外交场景、发言模式、重要程度等分类进行整理,并通过阅读国务院印发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自创整理了“国际合作”、“科技发挥的重要作用”、“湖北武汉保卫战“等4个大主题、28个小主题。这些丰富的外交发言资料也让团队成员充分体会到了中国在国际合作抗疫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领略到了中国在这场疫情大考中的大国气派和责任担当。
制作并推出“大国外交——抗击疫情的中国声音”系列精美电子刊物
在社会实践中,团队将重点放在线上材料整理与宣传方面,但是在实际的宣传工作进行中,团队遇到了许多瓶颈。例如在通过媒体渠道方式宣传时候,会因审核的原因而难以实现落地传播,从而难以实现最大的辐射影响。为解决此问题,进一步扩大读者受众群体,战疫中国说小分队转化工作思路,努力开拓新的渠道方法,分组进行工作,笔耕不辍,将主题归档下的大篇幅材料进行美编与文编的加工处理,在提升材料的易读性的同时将其转化产出成可被大众吸收的读物,制作“大国外交——抗击疫情的中国声音”系列精美电子刊物并进行发表,主题分别为:“铆起!——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砥柱中流——科技发挥的重要作用”、“举世瞩目——国际社会对中国行动的高度评价”。在电子刊物中,团队选取了文献汇编中的代表性外交动态及发言,配以精美图片,经过精心排版,形成了观赏性强、适合大众阅读的杂志刊物。创造了新的宣传形式,让更多的同学了解到活动的全过程,向公众进一步分析小组的成果与理解认识,进一步形成项目价值的辐射效应。
图为电子刊物封面。虞迎迎供图
图为电子刊物内页。 郝妍供图
对于收集的文献进行词频分析,形成可视性分析图、全面性分析报告
团队针对已收集的全部文献资料,利用专业技术软件进行大数据词频分析,从宏观角度、数据视角,以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作为切入点探寻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特色。通过词频分析,团队进行了数据统计,同时制作了多种可视性图表、撰写了文字性分析报告。在可视化图表中,团队系统地将高频词语和主题以及词性可视化表示,并通过柱状图的方法和词云结合来展示各词语、主题之间的频率对比关系。
图为词频分析柱状图。虞迎迎供图
发挥专业特长,建立“语通天下——疫情相关表达汇编”资料库
团队成员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将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匹配,建立了“语通天下——疫情相关表达汇编”资料库。在整理疫情相关表达时,团队成员发现,以往的疫情相关表达总结以专业名词居多,而团队成员则想将侧重点放在文学性表达上。例如“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等广为流传的名句。团队认识到语言起到的重要作用,也想将语言中蕴含的人文关怀与力量传递给更多的人,于是从中国翻译研究院、中国日报等多个平台搜集整理了与疫情相关的多语种翻译与表达,建立“语通天下——疫情相关表达汇编”资料库,共计字数六千余字。在资料库中,团队根据相关表达的不同内容将其分七个部分,分别为:抗击疫情的温暖句子、理念举措的相关表述、职业群体的相关表述、合作抗疫的相关表述、防控具体措施的相关表述、医学词汇的相关表述、专有词汇的相关表述。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2301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