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应调研团发起人邀请,我再次踏上了三下乡调研实践的征程。然而于我,这次参加活动的形式十分特殊,受疫情影响,我没能亲临现场去感受花瑶挑花的魅力,但是通过队友们从前线发来的录音、图片、视频,我虽然是坐在电脑前整理文字图片,但仍可被其精巧程度所震撼,被传承人坚守的精神所感动。
前期的准备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在前期工作中,我负责论文查找收集。初见花瑶挑花这个词汇的时候,并不明白其含义,于是在翻阅论文文献的时候找到了答案。原来,花瑶是瑶族的一个重要分支。聚居在隆回小沙江地区的花瑶同胞一直沿袭着古老而独特的民俗生活在大山里,忠实地传承着先祖最为古朴纯真的生活方式,寨子里的妇女们上下穿戴都有各式精美的图案,色彩艳丽,于是,这里的瑶族就有了美丽的名字——“花瑶”。
然而,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如此巧夺天工的艺术却由于种种原因难以传承。花瑶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挑花便成为记载花瑶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而闭塞的交通、落后的经济,使得“养在深闺”的挑花近年来才被学者揭开神秘的面纱。社会快速发展,滋养着花瑶传统民族文化的土壤发生了巨变,花瑶人民的生活逐渐被现代文化同化,民风民俗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而消失。在这严峻的形势下,保护与传承花瑶挑花似乎更成为文艺工作者肩上的重担,作为学生的我们更知道了花瑶挑花的价值与意义所在。
在接下来的12天里,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到同庆讨僚皈每一处都是花瑶挑花的影子,从奉雪妹、廖小飞到胡信松、奉堂妹,他们每个人都有着一股一定要将花瑶挑花传承下去的信念,这样的希望着实令人感动。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奉雪妹老师。我将她的语音整整听了三遍,越发被她那由内而外散发的文化自信所打动。据队友在前方讲述的采访状况,我们知道:采访接近尾声的时候,我们闻到瑶乡美食的芬芳,是从奉雪妹家的厨房传来。随后我们听见女儿呼唤,虽然是听不懂的语言,但是我们大致知道是请奉雪妹去吃午餐。浓浓的饭的香气,温情的瑶乡话语,让深处瑶乡的队友们感觉到不知名的亲切,或许是故乡的共鸣感,也或许就是热情所带来的温暖的力量。
在谈话过程中,奉雪妹洋溢的热情,眼神中的希望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尤其在听到谈论创新时,我甚至能够跟随她的讲述进入学习挑花的过程。她将挑花作为一种美的享受,并将生活中的万千思绪融入作品之中,挑花也因此增添几分灵性与神韵。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非遗传承人的坚守与热情,看到了花瑶挑花在未来的光明前景。
从我的个人角度出发:这次的三下乡活动,意义非凡。不单单是一个实践活动和知识拓展,更是我磨练文字、打磨思维的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从传承人和瑶乡人民身上看到的文化自信都是我们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榜样,更让我们看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的困难,激励着我们多思考、多挖掘、多传播,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2250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