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山东学子三下乡:疫情下的云调研,非遗下的新风向

来源:烟台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作者:沧海遗珠非遗社会

在数院李波老师的指导下,烟台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沧海‘遗’珠”非遗实践团队,利用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的契机,前往山东省潍坊市十笏园非遗空间,就2020新冠疫情之下非遗文化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未来的方向等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了实地的学习考察。不仅了解到中华非遗文化的璀璨夺目,也深刻感受到老一辈非遗人不忘初心坚守匠心的非遗精神,更想利用此行所观所感所思和学校多年所学助力非遗文化走进更多青少年日常生活中,走进所有“此生无悔入华夏,来生愿在种花家”炎黄子孙的心中。

防护之下别致的宅家调研,独一无二的社会实践新模式

疫情之下,为了尽可能减小感染风险,全队八人划分为线上线下调查组分头进行实践。线上组保持了传统社会实践的调研风格,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前往非遗空间,拜访了钟亮老师等多名非遗传承人,与他们进行积极的采访交流;亲身体验了木版年画等项目,零距离的感受非遗手工艺的魅力;走访周边居民,收集了解当地人对非遗进一步发展、传承、创新的看法与建议;随时随地的记录,带回了既珍贵又丰富的视频图片文字等物料。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古琴非遗人钟亮老师

而线下组采取了“云调研”的社会实践新模式,前期制作非遗知识的基础问卷在相关网站批量投放,做到调研人群年龄层全覆盖;后期利用新媒体技术对非遗文化进行多样化、创新化、趣味化等更易被新青年关注的方式进行实践成果宣传。除了常见的公众号推送、抖音快闪视频等,线下组还推出了时下流行的vlog连载社会实践视频日记。每个成员各出奇招,将最有趣的开箱大赏、最热门的我的世界游戏、最惊喜的上新文创、最火爆的云探店直播、最经典的七夕节日与多姿多彩的非遗文化相融合,真正做到破次元壁联动的神奇效果,吸引了大批青少年粉丝开始关注非遗、了解非遗、走进非遗。

图为实践队推出的vlog非遗科普连载视频

隔离之下独特的发展机遇,匠心独运的非遗文化新风向

疫情是突如其来的机遇。相比互联网近年来飞速的发展,电子产品快速的更迭创新,融合了大量优秀传统文化、人民智慧结晶和民间艺术的非遗显得格格不入。非遗坚守着传统、坚守着初心、在快时代中守住历史沉淀下的精华,连带着非遗人都是不争不抢、遗世独立的风度,在从前人们匆忙向前走的节奏中,常常被忽略被搁置被遗忘。

和黑陶、面塑、核雕、古琴等非遗人交流中得知,鲜少有年轻人愿意用心来体会非遗之美,更少有年轻人愿意真正静下心去师从非遗人去传承、发扬非遗文化。而2020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仅让武汉按下了暂停键,也让全国人民真正意义上的慢下来、静下心,非遗文化璀璨的光芒更加的凸现出来。像李子柒走红的背后更多的反映着国人对非遗对传统的重视日益增加。

图为实践队员在参观非遗项目陶艺。

疫情也是不期而遇的挑战。如何平衡传统与创新的比重,抓住眼前的机会,让非遗再次大方异彩是值得所有非遗行业人仔细思考的问题。从前非遗的推广模式是与旅游业捆绑,利用景点的知名度带动手工艺品的销售;或者利用明星效应与运用于古装电视剧走向大众。此次探访的潍坊十笏园就是曾经的西游记猪八戒与高小姐结婚拍摄地,把明朝皇家花园改造成非遗的乐园。

而今年全员在家隔离,流失的游客人群使原先的传统模式受到冲击,创新推广方式已是箭在弦上的问题。线上组了解到十笏园采取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使得即使相隔万里的人也能身临其境体验到非遗的灿烂多彩。非遗空间各个项目的非遗人们也拿出来绝活,蛋雕师傅在蛋壳上雕刻钟南山院士等抗疫英雄,剪纸老师灵巧的双手剪出一个个逆行者的身影,刺绣大师绣出了祖国壮阔的万里河山等待疫情结束的那一天熙熙攘攘人群的归来······

图为实践队员亲身体验非遗项目潍坊风筝的制作。

此次社会实践以非遗传承为主题,致力于让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增强对非遗文化的了解,走近非物质物化遗产,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锻炼了每个人如何去多角度看待问题,如何去在创新中保留传统、在传统中增添创新,担起大学生应有的社会责任,与疫情下的非遗乘风破浪、共同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2050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关于河湖健康问题与群众了解关注度的调研

调研概述:本次实践主题为“美丽中国”调研时间:7.1、8.10地点:玄武湖、南京市六合实验高级中学调研人员:徐颜清、许语馨、王婧、鲁俊杰、欧雅、陈晓语、吕雨恬、唐嘉励调研对象:群众、…… 徐颜清、许语馨、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查看全文 >>

满江星·绿途行知实践团美丽中国实践活动

为积极开展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工作7月1日上午与7月15日下午,满江星·绿途行知实践团南京小分队开展“河小青”创新实践活动。活动伊始,实践团成员于7月1日…… 徐颜清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查看全文 >>

关于垃圾分类与河道清理的调查研究

【调研概述】中国共产党第20次全国代表大会在10月16日上午正式召开,为引领青年大学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20大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三下乡”,…… 冯茜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查看全文 >>

满江星·绿途行知实践团——河道检测、垃圾分类

中国国共产党第20次全国代表大会在10月16日上午正式召开,为引领青年大学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20大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三下乡”,“返家…… 冯茜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传媒技术学院开展“周末课堂”志愿服务活动(六)

为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丰富社区儿童的课余文化生活,传递青春正能量,4月19日,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学生前往东昌府区柳…

建工学院日新曲艺社举办“春赏繁花处,相声妙趣生”主题相声表演

建工学院日新曲艺社举办“春赏繁花处,相声妙趣生”主题相声表演春意盎然,繁花似锦。4月20日,建工学院日新曲艺社在第三体育…

青春聚力担使命 时代扬帆启新程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引领新时代青年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推进中国…

建工学院建工之家社团举办山东理工大学第九届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

建工学院建工之家社团举办山东理工大学第九届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为了提升学生的工程图学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传媒技术学院举办“传颂红色经典 砥砺初心使命”红色人物事迹故事会

为传承红色文化,弘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进一步激发入党积极分子的爱国热情,4月16日,传媒技术学院于11#C410举办了“传颂红…

最新发布

黄河,你在我心中
黄河,你在我心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中华文明的摇篮。浩瀚壮阔的黄河,奔腾不息,形成了“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的壮绝气势。黄河,像蜿蜒在中国版图上的一条游龙,从…
山东学子三下乡:深入潍坊十笏园,传承非遗文化情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而在历史的涤荡中仍熠熠生辉的都是民族的宝藏,非遗文化就是其中一个有待人们去重视、去保护、去热爱、去宣传的珍宝。国家重视对非遗的保护,“非遗文化”的历史价值、审美价值…
了解自我,迎接未来
了解自我,迎接未来(通讯员:彭新周玉荣)9月7日,湖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大四学生学习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课程,该课程由17学前的班导师罗瑶授课。为了让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从而更好地进行…
谈黄河的生态保护
谈黄河的生态保护“中国川源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黄河为宗。”黄河之水继往开来,流过原始时期,流过春秋战国的争霸时代,流过唐宋元明清的繁荣盛景,更流过了近代中国人民的长期斗争时期,最终划定了她的…
写给 黄河
写给黄河“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这是几百年前古人吟诵的你;“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这…
信控学院羽翼支教实践团于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开展社会调研活动
信控学院羽翼支教实践团于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开展社会调研活动为深入了解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现状,调查贫困地区学生的学习条件和教育情况,信控学院羽翼支教实践团于8月26日至31日在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进行了…
保护华夏文明之源
保护华夏文明之源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多姿多彩、璀璨夺目的华夏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思想的中心和重心所在地的文化,是中华民族之根。在这次特殊…
保护华夏文明之源,继承黄河经典文化
保护华夏文明之源,继承黄河经典文化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多姿多彩、璀璨夺目的华夏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思想的中心和重心所在地的文化,是中华民…
安全学院政府搬迁政策调研团前往大同市恒安新区进行实地调研
为了解政府搬迁政策对原矿山居民生活的影响,感受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广大市民生活的改变,安全学院政府搬迁政策调研团于8月17日前往大同市恒安新区泰乐里小区进行实地走访调研。泰乐里小区于2009年竣工,是…
继承黄河经典文化
继承黄河经典文化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多姿多彩、璀璨夺目的华夏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思想的中心和重心所在地的文化,是中华民族之根。在这次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