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我学习了新思想,体会到了将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的使命感。更重要的是,我深入深入家乡乡村地区进行实地调研,了解乡村产业、种植业等的发展程度、农民的现状等,结合当地实际以及网上资料查询等,找到家乡未来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哪些阻碍。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和个人所长,思考如何运用自身知识为乡村发展助力。调研过程通过视频或照片进行记录,并撰写实践报告。
图为水稻在家乡适宜的环境下茁壮生长 青年通讯员 王晶铭摄
我的家乡在尤溪县新阳镇,属亚热带山区气候,镇所在地海拔 280 米,气候优越,雨量充沛,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好,通信便捷,农业、水电、森林、矿产、劳力等资源十分丰富,同时小城镇建设己初具规模,具有优越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独特的地埋环境条件。
在历史上,全镇种植农作物 67.8 万亩。其中农田面积 3.47 万亩,农地面积 3.31 万亩,林竹面积 26 万亩,森林覆盖率 65% 。目前己行成粮食、茶果、食用菌、薯类(木薯、甘薯)、烟叶、竹木、蔬菜、养殖等八大生产基地,全镇种植优质稻米 3.47 万亩,种植蘑菇 300 万平方尺,草茹、香茹等 1 万担,茯苓 10 万瓶,种植木薯、甘薯 1.2 万亩,茶果基地 1.5 万亩,其中种植金桔、红心柚、芦柑等 3800 亩,铁观音等优质茶叶 6500 亩,建立烟叶基地 5000 亩,蔬菜复种面积 1 万亩,其中高山反季节蔬菜 3000 亩。是省级商品粮基地,国家级木材生产基地,三明市食用菌生产基地和省级烟叶生产基地。
图为家乡种植的绿色蔬菜 青年通讯员 王晶铭摄
今年暑假借着社会实践的契机,我踏上了家乡的菜地和农田,站在田野上沐浴着阳光,呼吸着大自然的气息,真是心旷神怡。又看着地里辛勤劳作的农民爷爷,汗流浃背,晶莹的汗珠滴在田地里,农民伯伯的汗水养育着田地里的一株株蔬菜,孕育着他们茁壮成长。农民民爷爷步履蹒跚,虽然年老,但还是倔强的只愿意吃自己种的蔬菜,坚守着自己的那一片田地。记得小时候的家乡放眼望去都是一片片绿油油的田地,种植着各种各样的蔬菜。不知不觉,随着我年龄的增长家乡的田地却是越来越荒。大家似乎都习惯了上菜市场和超市去买米和买菜,只有农民爷爷这样的老一辈人,坚持着农业耕种。可是我心想:咱们家乡这么好的种植环境,为什么没有人发展种植业、农作物呢?
图为荒芜的田地和辛勤劳动的农民 青年通讯员 王晶铭摄
随着农村进城务工的热潮越来越汹涌,我的家乡也变成了“空村”,大量的年轻人都踏上了进城的道路。剩下的农作物、种植业的主力军变成了中年和老年人。因此,即使是这样生态环境好,气候适宜的地方,种植业和农业始终停滞不前。加上老年人守旧和现在其他地方的机械式农业相比,老一辈人的体力种植肯定是远远比不上的。听镇上的老人说,我们这的农作物往往只在镇上销售,很少有出库到其他的地方。所以,我认为农作物的种植方式、空村是家乡种植业停滞不前的原因。
首先,我认为政府应该鼓励农民使用机械化生产,例如拨款资金购买机械化机器鼓励农民使用机械化生产,增加生产效率,同时也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其次,在我看来大量的年轻人进城务工的原因,无可厚非是为了更好的生活需求。随着村长带货农产品直播在网上爆火,这就是一种很好的带动农产品销售的方法。一来解决了农产品由于交通原因只能在镇上进行销售的情况,使得农产品走出去。另一方面,规模化的生产,增加产量的同时也能够增加利润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家种植也能够获得不错的收益的话,可以让更多年轻人获得在家乡就业机会。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968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