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暑期社会实践 | 调研地摊经济,感悟人间烟火

来源:西北工业大学教育实验学院 作者:刘坷卉

前言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地摊经济”迎来了新的春天。随着国务院办公厅,中央文明办发文支持,地摊经济已经成为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促进经济良性发展的生力军。市列珠玑,户盈罗绮.一头连着经济,一头连着民生。绝知此事要躬行,为深入了解地摊经济,西北工业大学教育实验学院“复工复产环境下地摊经济现状及影响调研”实践队伍展开线上和线下调研,为充分提高效率,团队分为两组,刘坷卉、王富杰、朱昌硕、赵得霖所在的调查组于所在地展开线下采访调研,朱浩楠、郑鹏程所在的分析组及时收集整理信息撰写报告。队员们各司其职,历时十余天,按计划完成了本次调研既定目标。

便利群众就业,温暖民生民心

夜幕初降,华灯已上,充满烟火味的地摊经济在大街小巷充分得到发酵,一方面开放式环境为居民购物提供了安全和便利,另一方面为摊主提供了就业机会。根据我们的调查,在普通二线城市,地摊摊主日收入约为100~200元,部分更高,少数甚至可达500元。而在对消费者的调查中,90%的民众对地摊经济持包容态度,70%的民众表示对地摊感兴趣并乐意购买,59%表示会在晚饭后散步逛地摊作为娱乐活动。保就业,暖民心,地摊经济扎根人民,为当前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图 1 是否会对地摊感兴趣并购物

图 2 您一般在什么时间段逛地摊

为深入调查摊主的收入问题,实践队伍联系了宝鸡的一位饮品销售摊主,尝试通过合作摆摊的方式进行实践。8月4日至8月6日组员赵得霖在宝鸡陇县北大街进行了摆摊。在与其他摊主交流及自身体验中,实践小组了解到地摊商品利润一般在30%-100%(未计算摊主加工费用),根据具体种类,销售方式、地摊位置而上下浮动。摊主普遍日收入约为100~200元。而小吃类地摊在节假日销量会上涨较多,少数摊主收入甚至可达500~1000元。

图 3 正在摆摊

8月8日组员王富杰在陕西渭南地摊集中的体育馆外场、学校外小巷、家属区街道进行了采访,在与一对售卖炸串夹馍的年轻夫妇交流中了解到许多工人因为疫情下岗,对他们来说摆地摊成为了他们维持生活的重要方式。在采访过程中,王富杰也与大学生摊主、老年人摊主等人进行了交流,他们有的将摆地摊作为主要收入,有的用作家庭贴补,但相同点是地摊经济的放开确实给了他们改善生活的有效途径。

降低准入门槛,仍需科学管理

热情之下,仍需冷思考,地摊松绑,但仍需受缚,一方面鼓励地摊经济,一方面也需因地制宜,科学管理。在调查中,我们注意到部分地区存在地摊摆放不当影响交通,垃圾桶等设施不足卫生状况不佳等问题。在放开准入门槛的同时,制定合理标准进行适当约束、加强地摊集中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或许是寻找地摊经济松绑和科学管理之间的平衡的关键。

8月4日至8月5日,组员朱昌硕、刘坷卉在山东针对数十个步行街等地摊集中区域安全和卫生情况进行了调研。根据调研,部分地区城市管理部门会定期对地摊情况进行检查和治理,工作人员通情达理,针对特殊情况会予以通融,安全与卫生情况良好。部分地区则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安全与卫生不佳的问题。在调查中,有些商业街垃圾桶数量极少,这一方面有损顾客体验,一方面也对地摊附近卫生造成了影响。少数街道由于地摊较多,存在摊位摆放比较混乱,可能影响交通的问题。

坚定必胜信念,感受中国生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调研时,我们不断实践与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论述,了解着地摊经济在当前环境下扮演的角色。我们看到有中年夫妇依靠地摊养育着子女,也看到爷爷奶奶试图通过摆地摊给辛苦工作的儿子女儿减轻一些负担,还看到年轻人通过地摊为自己的未来努力奋斗。香味翻炒、暑气蒸腾,地摊经济的重启,氤氲出了最暖心、最可亲的人间烟火气。在这场百年一遇的疫情之下,我们不断看到伟大的中国人民在努力和奋斗,也不断感受着跳动的中国生机。

图 4 晚上9点地摊的繁荣景象

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强调,“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随着调研的不断深入,我们愈加深刻地体会到这段话蕴含的力量,也更加坚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必将克服眼前阴霾,蓬勃发展,人间烟火也必将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图 5 地摊图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950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探访蚕桑足迹 寻找丝绸之源

探访蚕桑足迹 寻找丝绸之源钱山漾遗址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城南7公里的潞村古村落,是世界丝绸之源。这里出土的两片千年丝箔残片把我国丝绸文明史提前到4000多年前。此次文学院 “湖韵遗丝,…… 刘泽承 大学生网报 湖州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南浔辑里丝 学子寻遗韵

南浔辑里丝 学子寻遗韵南浔,一个孕育了中国桑蚕丝织文明的地方。湖州闪亮的丝绸文化文化名片,从这里开始。7月上旬,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湖韵遗丝,桑绕七里”湖州市非物质文化遗…… 汪梦婷 大学生网报 湖州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非遗走访暂告段落 多元数据紧张汇总

非遗走访暂告段落 多元数据紧张汇总7月17日8时左右,“湖韵遗丝,桑绕七里”湖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研团的成员准时到达工作室,进行前一日的行程、采访汇总。20世纪30年代,慎微之…… 方超颖 查看全文 >>

传承辑里湖丝,美中仍有不足

传承辑里湖丝,美中仍有不足辑里湖丝又称辑里丝,是世界闻名最好的蚕丝,是浙江省的传统丝织品,属于南浔特产。辑里丝是一种丝中极品,因产于南浔辑里村而得名。在清朝,辑丝一直作为帝…… 徐姣娉 查看全文 >>

一针一线绣山河,千丝万缕展恢弘

一针一线绣山河,千丝万缕展恢弘7月16日,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湖韵遗丝,桑绕七里”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队的调研活动进行到了最后一站——钱山漾景区。两位负责人和四位团队成…… 张芸 查看全文 >>

湖师院暑期调研团前往潞村探访丝文化

湖师院暑期调研团前往潞村探访丝文化2018年7月16日星期一,“湖韵遗丝,桑绕七里”湖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暑期实践调研团前往湖州市潞村探访丝文化,并借此机会了解湖丝文化的发展…… 王奕 查看全文 >>

湖师院非遗调研团探访辑里调研湖丝文化

湖师院非遗调研团探访辑里调研湖丝文化在“一带一路”时代强音号召下,“湖韵遗丝,桑绕七里”湖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以辑里湖丝手工制作技艺为切入点,…… 董丹娜 查看全文 >>

非遗调查暂告段落 多元数据紧张汇总

非遗调查暂告段落 多元数据紧张汇总7月15日8时左右,“湖韵遗丝,桑绕七里”湖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研团的成员准时到达工作室进行工作汇总。根据回收的调查问卷,分别针对市民与…… 方超颖 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公管学子助力校地共建,志愿服务温暖人心

本周,公管院学子继续深入橘子洲街道湖大社区、师大社区和新民路社区参与校地共建社区助理志愿活动,为社区居民带来了实实在…

表彰树榜样 进步砺前行 文学院参加聊城大学学生表彰典礼

为充分彰显优秀学子的卓越风采,发挥先进榜样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激励学生踔厉奋发、勇毅前行,4月2日,文学院参加聊城大学…

沈阳城市学院开展无偿献血活动

本网讯(校团委牛康莉)2025年3月26日13时,由沈阳中心血站联合我校举办的无偿献血活动于南楼成功开展。活动开展期间,广大师生…

新乡工程学院“清明追思·薪火相传”网上祭英烈活动

春风拂柳念英魂,清明时节寄哀思。在清明节来临之际,为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青年学子的爱国情怀,引导青年学子…

传承红色精神,凝聚奋进力量——纪念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专题宣讲活动顺利举

为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历史,领悟革命精神内涵,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3月8日下午,南京审计大学“澄园先锋”…

最新发布

区块链在物流供应链领域应用的研究
近年来,随着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科技的发展,物流供应链行业正拥抱新兴科技实现产业升级与变革,其中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已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的标配,而区块链技术则正在成为未来…
三下乡感悟篇--烟大学子假期实践感悟
实践期间的感悟在大一的末尾时分我参加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幸和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学组成团队,下面我来说一下我在实践活动期间的感悟。首先我想先谈一下我眼中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是一个小社会,步入大…
地摊经济现状分析——以问卷数据为参考
【湘潭大学法学院9月1日讯】(通讯员:熊圆圆张芷桂王碟梁微微)为了解市民群体对地摊经济的看法,收集更真实、具体、直观、丰富,更形式多样的调研数据,湘潭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学工助理组三下乡调研…
“七彩假期、守护有我”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七彩四点半实践团助力爱心公益暑托班
近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青年志愿者联合会、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团总支积极响应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号召,应邀参加由南京团市委、市文明办、市关工委、市教育局、市文旅局、市邮管局等单位共同主办的“宁…
南京工业大学团队到王沟镇板材家具产业园开展“赋能乡村振兴”调研活动
近日,南京工业大学“赋能乡村振兴”实践团队来到徐州市丰县王沟镇板材家具产业园,实地调研工业自动化在王沟镇工业发展中应用,从专业角度出发,对工业自动化发展的改进、完善以及自动化的开发,提出建议和…
丢掉塑料情结 科普可食绿色吸管
随着塑料用品产生以来,由于轻便、成本低的特质普及到日常生活使用中,但是我们常见的塑料用品是难以降解的,就算地球有着强大的自净能力,也没有办法消化这些“白色污染”。7月26日,为响应国家“限塑令”,…
以爱与期待,等生命花开
大学生网报9月4日电(通讯员向贝迪)在这个世界上,每个生命的成长轨迹都不尽相同。然而生命的最初,都是一个小花苞,我们曾都是小孩子。有的孩子像山间清澈的溪流,他们纯净无暇,带来恬静与融洽;有的孩子…
三下乡感悟篇:这个夏天,不负遇见
大学生网报9月4日电(通讯员皮佳)总会想象着自己会去哪座大山里和孩子们来一场美丽的邂逅,没想到人生中第一次支教却是在线上展开的。虽然我的专业是小学教育,以后的就业方向就是当小学老师,但真正告诉我…
美丽乡村何以美丽?——石大师生深入黄泥巷,调研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杨家山里黄泥巷高空实景衣服睿摄9月4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四名同学在文法学院李芳琴老师的带领下到达西海岸新区杨家山里黄泥巷,调研当地美丽乡村建设进程和乡村的经济文化情况。刚到黄泥巷,同学们便…
支教,带着爱与感动继续前行
大学生网报9月4日电(通讯员皮佳)支教初体验,我遇到了一对的双胞胎。他们像一颗石子一般,打在了我的生命旅途上,激起了一圈圈涟漪,荡漾着我的心。说来惭愧,面试前,看到硒行的宣传资料上学姐学长们对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