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近年来,坐落于泰安市岱岳区马庄镇的大寺村,从雾霾经济村逐步转型为生态宜居文明示范村。时过境迁,这个仅容纳800人的村子,又是怎样实现脱胎换骨呢?
8月31日,乡约锦秋实践团队员公文静只身来到汶河古渡周边的又一宜居乡村-大寺村,探寻“美丽乡村”的防污治污建设成果,感受绿色乡村的独特魅力!
正如歌词所说:我的老家,就住在这个屯儿,我是这个屯里土生土长的人。这个村子对于本实践团队员来说,并不陌生。在回大寺村的路途中,映入眼帘的是饱满圆润的玉米,一个个玉米棒子都打扮得像极了活泼可爱的胖娃娃,弯弯直直的水泥路,方方圆圆的小广场,用力吸一口气,空气清新的像是被洗过一般,没有一点混浊,阳光下也看不到一丝尘埃。这怎么和记忆中的村庄不太一样呢?带着心中的疑问,实践团队员来到了大寺村的街头。
村口有很多乘凉的爷爷奶奶,了解了实践团此行的目的,奶奶讲道:曾经咱村里有很多膏粉场,那都是重污染企业啊,一年四季,村里就像布满了阴霾一样,灰蒙蒙的,自来水也不干净,有一层水垢。现在好了,环境污染整治,这些企业都关停了,我们也能再看到蓝天了。听了这个答案,实践团队员还是有疑惑,工厂关停了,原来工人的生活来源怎么办?劳动力外流不是很严重?
怀揣疑问,队员在村里继续走,感受这个村庄的日新月异,不知不觉来到了一家蔬菜加工厂,从外面看,工厂里有很多工人。找到了负责人李光海老板,老板热情地告知:很多膏粉厂的工人下岗失业,没有收入来源,在村委会的组织下,我们就建起了这座加工厂,既不污染环境,又能解决村民收入,咱村的留守儿童数量明显减少。
在村子的尽头,是大寺村村委会,通过调研以及和村支书的沟通,队员了解到之前的村子确实污染很严重,近几年利用地形优势,开展蔬菜加工厂和基地建设,解决劳动力外流问题,美化了村庄,整体情况有了很大程度转变。这就是小时候成长的地方,经常穿梭在都市之间的我们偶尔回到农村,感觉异常的宁静,空气也尤其的好……
相信在党建引领下的绿色乡村建设,越来越多的文明示范村会大量涌现。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813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