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个特别火的电影《少年的你》给大众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其实对于校园霸凌,对未成年人的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的热点。不管是在发达的地区,还是在落后地区,校园霸凌这种现象都是存在的,只是由于大人只是觉得是孩子们之间的小打小闹,或者孩子自己被欺负了,但由于自尊心的缘故,或者家长的不关心、未在意,导致这种校园霸凌总是被忽视。
为期两周的社会实践,通过大量查询网上的相关新 闻、知网相关论文和调研访谈,对于“校园霸凌”,这个曾长期在我脑海中,可能只是一个躺着的敏感名词,到现在,我慢慢形成了对此类事件的一个整体性、系统性的把握。
初次接触访谈,也当是过一把记者的“瘾”,本以为就像电视里采访居民那样你问我答,但现实中发现,其实很难。我开始胆子比较小,不太好意思主动问别人有没有时间来配合我的采访,后来发现我主动问别人也不一定愿意配合,愿意配合有些也答不上来,所获得的信息也不一定有效。
图为队员正在询问路人接受采访的意愿(中国青年网王梓慧提供)
我开始发现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毕竟“谣言霸凌”这个主题,在我们大众的认知里,还是比较隐晦。我开始主动去问我的队友他们的访谈进程,我们一起讨论,怎样更好的去完成一次次访谈。我开始反思我自己的问题,我所要找的访谈对象的身份地位和知识能力得要达到一定的水平,我得做好充足的访谈准备,我得保证我所问的问题大部分能获得有效信息。
图为正在和采访对象讨论访谈谣言霸凌相关资料(中国青年网 王梓慧提供)
慢慢,我的访谈渐入佳境。从刚开始的不敢,不知所措,到后来的主动,相互配合,让我用心体会到人与人之间最开始的交流方式,就是面对面真诚,亲切的问候与感同身受。在疫情期间,大家总是隔着口罩,仿佛给一句嘴边的问候关上了阀门。但其实,在访谈时,通过接触,会发现,那道门只是可见但并不存在。芸芸众生,我们都希望被爱,被关怀,那成长在校园里的祖国花朵,更需要爱的浇灌,这些爱,来自教育,来自正能量的呼唤。
犹记得在校园里采访小梦时,她的回答最是让我印象深刻。对于谣言霸凌,小梦说到,大部分的人,其实会更加关注肢体霸凌这种更直接更血腥的霸凌方式,而不太会去关注谣言中伤这种较为和缓可控的方式。谣言霸凌,它是通过传播谣言的方式,说一个同学的不好、奇怪,或者班级里的人缘好、交际好的同学直接告诉同学们孤立每个同学等,这些方式表面上就显得没有那么直接,比较隐晦,就像一股暗流,却在这位被孤立的同学心里形成惊涛骇浪,造成巨大压力。特别是由于在初高中,可能父母在外打工,或者父母在家过于强势,导致孩子不敢说,不会说,只能自己默默沉受这种冷暴力。这对于青春期,在成长成年阶段的孩子,影响是巨大的。毕竟,在青春期,我们纠结的最多的,就是爱与不爱,不管是父母还是老师还是同学。
图为小梦正在接受我们的采访(中国青年网王梓慧提供)
我和小梦一致认同,其实无论是肢体霸凌还是谣言霸凌,对受害人的心理伤害程度是差不多的,但学校在对于学生关于谣言霸凌相关教育却很少或者说——缺失。小梦也是在校大学生,身为同龄人,她和我一样,有着对谣言霸凌这一社会敏感话题相同的研究热忱。或许我们的调研活动并不能改变什么,但我真诚的希望,不管是学校,社会,还是家长,都应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教育,而不仅仅只是“抓成绩”。我们拒绝校园霸凌,不仅仅只关注肢体霸凌等肉眼可见的暴力,我们更要拒绝谣言霸凌这暗向滋长的冷暴力。
在当今这个社会稳定发展上升的时代,我们并不缺衣少食,父母都在尽力地为我们提供更优越的物质生活,但其实,我想在青少年时期成长的我们,更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沟通,与陪伴。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每天的忙碌,不断地尝试,让我觉得我在重新认识我自己。我在改变,在我的队友,我采访的对象中,我都学到了很多,谢谢你们,也请让我们,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809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