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美回迁房”的走红,吸引了大波游客,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当地的经济也由此发生了巨大转折。为探寻东梓关经济崛起的原因,7月28号,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聚集新兴乡村,探寻多元发展”调研团来到了杭州市富阳区东梓关,深入了解“网红村”的发展历程,学习当地关于乡村振兴的规划举措。
踏入闲适区,谁能抗拒这份安逸
东梓关“回迁房”的获奖、网络的传播,人们开始关注这个曾经并不起眼的小村庄,我们也对这个陌生的地方产生了好奇。大致了解了一下东梓关后,便匆匆坐上了前往东梓关的小车。下车后离东梓关还差一段路,但一眼就能望到白墙乌瓦的建筑,每一幢房子都彼此联系着,经过时间的洗礼,愈发古风。穿梭在东梓关的路上,竟没瞧见聚集性的商业店铺,倒是没有些繁重的商业气,或许是少了商业街的繁杂,让这个小村更添了一份静谧与自然,又有富春江的流经,无论走在哪,仿佛都能嗅到大自然的气息。闭上眼睛,就会有一种自然环抱陪伴在边的幻觉,心便洋溢起安详、惬意。
东梓关带给我们的静谧不是说因为人少所以周围安静,而是它与生俱来的魅力。旅途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一番闲聊后彼此都有了稍微的认识,分享着各自的经历,尽管大家不同的年龄、不同的阅历,但提到东梓关时大家对它的评价都是安逸舒适。“习惯了大城市的劳累繁忙,压力便压着我直喘气。偶然体验了一下这里慢节奏的生活方式,只是在这安安静静的坐着,对着水面游会神,由压力而根深的紧张消失了。”同行的姐姐不愿离开这里,日常为了生存,她只能没日没夜的工作,在这她能放下一切不安与焦虑。
东梓关有着只属于江南水乡的温柔,配上恰到好处开发程度,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与忙碌,却又不会让人产生脱离现实的感觉。漫步欣赏着沿边的景物,累了的时候找个桌椅靠会,闲聊一阵,放空大脑的时候哪还会记得生活的琐碎,这像是世外桃源,如果有选择的机会,我想在这扎根。
江南的柔和,时间无法轻易改变
城市化的过度开发,快节奏的生活,人们破坏了许多富有历史性建筑的村庄,一些优秀文化也逐渐消失,就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在淡漠。每当看到这类消息的时候,不免有点惋惜,值得庆幸的是利益并没有冲刷掉东梓关人们的优秀品质,如果说特殊的建筑是东梓关发展旅游业的基础,那么村里人从内而发的热情便是旅游业兴旺的根本。村庄虽小,却足够让人留恋。
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路上碰到的村民招待我们的时候都十分热情耐心,交流的过程中能感受到他们从骨子里散发着江南水乡的柔和。对于他们来说,几乎每天都能碰到我们这类的游客,但只要来了好酒好肉给你备着,哪还管你从哪来到哪去。刚好有几个阿婆在路边聊天,我们跟随大众也便凑上去听一听,当地的人怎么会自顾自聊天呢,过了一会,大家都开始时不时冒两句。
谈到今年大家都格外关注的疫情,游客们都附和着在家的日子不好过,而村民却觉得在家也有滋有味的。我们还直好奇,一直处在家中能干嘛。阿婆们讲起了疫情期间他们的小故事,原来是村中有力气的就去积极报名参加志愿者岗位了,而没有岗位的大妈们则在家中准备每日志愿者的肉菜、夜宵。我们羡慕当地大家庭似的温馨,街坊邻居互相帮助,城市中有却少见。就连常住在楼上的邻居,陌生的像是楼梯上从未遇到过一般。如果主动一点说声“你好呀”,或许邻里之间就熟络了。
还未抵达道路终点,请走出舒适圈
旅游业拉起了东梓关的经济,当地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在途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这个村庄不可避免的问题。
首先就是网上呼声比较强烈的停车问题。进入古村前,我们特别关注了一下车位,可供停车的位置相对来说确实略少了,外围也没有大场地可供自驾游车子停放。若是赶上旺季,交通怕是会成为大难题。停车场问题不及时解决的话,可能会流失一大批自驾游旅客,我们也向古村管理区进行了反馈,最终处理的方案还需要不断考量。硬件设施的不足从而导致的损失,确实有点可惜。
从地理位置看来,东梓关的方位是相对比较偏的,当地的村民大多都只守在民宿,从我们观察来看,周边几乎没有其他设施,只见了一所的学校。没有其他产业加持,当地经济仅仅只靠旅游业拉动相对来说并不稳定。如果是淡季,旅游业受挫,整体收益下降,村民的生活很有可能也会受到影响。
对于我们这类游客来说,东梓关是一个历经疲惫后修身养性的好地方,没有生活的重担,没有晃眼的霓虹灯,实属安逸。但从东梓关自身来看,只知道安于现状,贪图一时的轻松,忽略眼前的问题,可能也会慢慢被时代淘汰吧,毕竟我们每天都能发掘新的好去处。
东梓关回迁农居,是创新,也是挑战。它为其他类似的乡村指出了一条发展方向,社会不会停留,乡村振兴的道路才刚开始。除了一成不变的当地特色,我想如果加上其他产业会不会更上一层楼呢?现在还都是未知数,只能靠日复一日的发现与经验积累了。乡村路很漫长,实践队员还将继续在路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768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