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一生耕耘方寸间 能工巧匠自村野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匠薪远扬”志愿服务队访民间手工艺

来源: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作者:吴少靖 彭成豪 黄永洪

半亩作坊、一生耕耘,几代心血延续工艺传承;精益求精、密益加密,别具匠心展现独特技艺;妙手天工、炉火纯青,鞠躬尽瘁铸就绝妙本领。他们像竹花一簇,绽放工艺之美、肩负延续使命,择一事、终一生、传一艺,便是他们朴素无华却又坚定有力的生动写照。

四十载始终如一,炮龙终腾空飞舞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记忆中的父亲,总是在那一方小小的地方端坐着,竹条在他的手中不停地飞舞,彼此交错重叠,不一会就看到了一副威武的龙形。”1954年出生于广西宾阳县宾州镇的邹玉特,是宾阳炮龙手艺的传承人,他从小就跟在父亲身边,看着父亲制作炮龙,漫长而又枯燥的制作过程竟然牢牢地吸引住了这个年纪轻轻的孩子。耳濡目染的邹玉特,从小就在心底埋下了小小的炮龙种子,十五岁的时候,邹玉特便拜父为师,开始跟随父亲学习制作炮龙。从扎龙,到扎狮,再到灯架、彩架,他认真而又踏实地一步步学好每一项手艺。在父亲的悉心指导下,二十二岁时邹玉特第一次成功独立制作出一条炮龙,就此成功出师,邹玉特感慨地说道:“望着一条活灵活现的炮龙在我的手中慢慢呈现,从简简单单的竹条变化成一条威武的龙,是我这辈子记忆中最开心的一件事情。”

不骄不馁,传承精神。邹玉特出师之后,以精湛的手艺在当地及区外广受群众的传颂和赞誉。2002年,在大化、河池铜鼓节,创新设计了一条长25米,宽3米,高6米的民间巨龙,演员可以从龙嘴走出来表演;2006年,在广东吴川市全国彩架比赛中,“巨龙腾飞”作品荣获“鼎龙杯”金杯奖等,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天赋,更是他不断努力与积极付出的结果。尽管已经成绩斐然,但邹玉特还是一直秉承着虚心学习的态度与不断进取的精神。邹玉特曾受邀前往新加坡,向中外友人展示中华文化瑰宝炮龙。随着师傅们的双手挥动,炮龙如同真正的龙一般,在故土外的大地上腾飞舞动,巨大的龙身与栩栩如生的龙首令每一位在场的观众震撼不已,当地的华人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向邹玉特诉说了那份观看炮龙之后的归属感与感动。“我很高兴炮龙得到大家的认可,更高兴的是我的炮龙给异国他乡的中国同胞们带来了故土的记忆,与那份专属于中国人的龙的精神。”

坚守初心,开创未来。邹玉特喜欢用龙来比喻自己,“龙能代表自己的精气神,坚定、有力量,不会因为困难而退缩。”龙坚定而有力量,它完美诠释了一个炮龙手工艺人的优秀品质,邹玉特一直坚定传统炮龙技艺的传承,坚守传统文化的发展,这是一个优秀手工艺人的坚守初心的内心力量。传统手工艺需要继承,更需要发展,在坚守初心的同时,他还为炮龙开创了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一席之地。邹玉特近些年在龙的形象和用材上面进行了一些新的改造,使炮龙更加坚固耐用、形象生动,更符合舞龙的实际需求。2009年,邹玉特成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宾阳炮龙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随着相关政策的落实以及炮龙自身所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和市场潜力,炮龙手工艺也将逐渐出现在更多人的眼前。邹玉特希望能把一生扎龙的技艺传给后人,能够找到一位真正可以进行传承的继承人。“炮龙是我们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瑰宝,希望年轻的一代能够有更多人来接触、了解炮龙,并爱上炮龙。”邹玉特满怀期望地说道。他也将以满腔的热爱与决心,继续在炮龙的发展道路上不断探索。

灵心胜造物,妙手夺天工

始于温饱,终于责任。白耀华,籍贯福建厦门,由于华侨子女的身份,1974年受政府安排到工艺美术厂从事角雕工艺的学习制作。在工艺美术厂期间,他一有机会向师傅们讨教各种工序的制作技艺。“我经常不懂就问,认真地向他们讨教,有些师傅被我问到怕了,索性把技巧全都传授给我。”回忆起当初学习角雕制作的日子,白耀华笑着说。也正是这股“爱钻牛角尖”的精神,才成就他这一身钻牛角尖的精湛绝伦的技艺。1988年,国家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白耀华身上,他认为创业有着比在工艺美术厂更大的发展空间,随即自筹资金创立了金蝠角雕厂。创业谈何容易,工厂资金困难、客源稀少等等都像一块块重石头压在白耀华一家人的身上,每走一步都有很多心酸的经历,但白耀华以巨大的毅力与决心,在家人们的支持下,慢慢地带领着工厂走上发展的正轨。2012年,白耀华获得“广西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17年,成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合浦角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8年,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等等。“这些称号不仅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对于白耀华来说,他的角雕技艺不再只是年轻时谋生的手段,更是一门需要他来传承的手工艺术经典,传承发展角雕艺术已经成为他余生的使命。

精雕细琢创新。白耀华作为广西“角雕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拥有着诸多荣誉,但是对于角雕艺术他始终保持着一位民间手工艺人的朴实。角雕艺术的制作过程漫长且复杂,却不影响白耀华对于角雕艺术一直保持的精益求精的态度,即使是一个细小的角雕部件他也会追求到极致。“我们是靠手来记忆的。”他那带着老茧的双手在一块块粗糙的角料中摩挲、打磨,不断地精雕细刻和反复琢磨,以化腐朽为神奇的技术最终呈现出一个栩栩如生的角雕艺术品。白耀华一直延续着岭南派精雕细刻的手法、写实的艺术风格,在他众多的角雕作品里,最出众的一个就是荣获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百花杯“金奖”的《中国梦》,它突破了传统角雕艺术小而散的束缚,融入国画的形式,完美将雕刻工艺与装饰工艺融为一体,这是白耀华力排众议、创新创作的国内首创角雕艺术作品,对于角雕行业以及白耀华都意义非凡。他也由此突破了传统工艺的束缚,转换新思维的创作方式,创新了角雕艺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

开班设馆,鞠躬尽瘁。白耀华十分关注角雕的传承发展,目前,角雕技艺处于青黄不接的时期,角雕群体随着老一辈的大师逐渐老去而慢慢凋零,培养新一代角雕手艺人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他多次开设技艺班免费指导对角雕有学习兴趣的年轻人。“只要有耐性,人人都能成为可造之才。”白耀华大多数的徒弟并不是专业美院出身,没有美术功底,但这些徒弟们在通过不断的雕刻练习后,都能够创造出栩栩如生的作品。同时,他还自己筹资开设了一座角雕艺术馆,“角雕技术是北海的珍宝,为了传承这门技艺,我自己在北海工艺博览园里建立了一个角雕艺术馆,希望有更多人去了解它的美。”这是白耀华在建立角雕艺术馆时的初心。据了解目前国内还没有任何一个博物馆对角雕历史文化和技艺有全面、专业的记录,白耀华希望他所建立的这座角雕艺术馆能担此重任,弥补这方面的空白,为后人提供角雕技艺的专业资料和发展历程,为当地民众及游客展示北海角雕的艺术之美。通过开班设馆让更多的人们了解角雕文化、欣赏角雕技艺、传承保护角雕技艺,从而守护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性与多元性,守护中华民族的民族符号,这是白耀华最大的心愿。

胡麻饼样学京都 面脆油香新出炉

城市记忆,薪火传递。天微微亮,路上行人稀疏,勤劳的周涛便升起了铺子的卷闸门,热上满满的一锅油,开始了制作麻圆粑粑的新的一天,这样的日子,已有二十多年。说起麻圆粑粑,它是桂林灌阳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一道特色小吃,好吃不贵。每逢立夏,灌阳当地人准要买上一些麻圆粑粑,这是当地历史悠久的习俗,也是灌阳城独特的城市记忆。周涛从小便对麻圆粑粑有着独特的情感,“我是吃着麻圆粑粑长大的,麻圆粑粑早已成为像我一样的灌阳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周涛家制作麻圆粑粑已有近百年历史,延续三代之久,他从小就看着爷爷和父亲制作麻圆粑粑,长大后也顺理成章地接过父亲的手艺,一直延续着这门制作麻圆粑粑的手艺。

简而不易,炉火纯青。周涛从小就生活在长辈们的耳濡目染之下,对于麻圆粑粑的制作早已熟记于心,但如何在这基础上做的更好,就需要手工艺人的精益求精与长期积累。周涛所制的麻圆粑粑选料无论是面粉还是油,无一不是上好的材料。只见周涛将一个个浑圆的麻圆粑粑顺着锅边划入油中,再浇上一勺红糖慢慢搅拌,在这十五分钟里是制作麻圆粑粑最关键的时刻,油温如果把控不佳就会导致麻圆粑粑不熟或者焦糊。拥有几十年丰富制作经验的周涛深谙此道,手上不停地搅动着油锅,让麻圆粑粑均匀地变化受热。在时间的酝酿下,麻圆粑粑表面与红糖完美融合,从白色变为金灿灿的样子,周涛眼疾手快,一把捞上金黄的麻圆粑粑,并随手撒上一把芝麻,一道外表酥脆、内部软糯的舌尖美味就制作完成了。“麻圆粑粑的制作工艺看似简单,但亲自上手操作却并不容易。”周涛回忆起那段学习的日子,感慨地说道。也正是他的这份坚持与有耐心的匠人精神,才造就了如今炉火纯青的手艺技术,传承了这份灌阳人记忆中的美味。

不断突破,寻找道路周涛是一个敢于突破的人,从父亲手上接过麻圆粑粑的传承后,他就一直寻求新的突破。“麻圆粑粑现炸的味道才是它的精髓。”现炸的麻圆粑粑外酥里糯,美味无比,但现炸特性也是麻圆粑粑产业化最大的难题,但周涛不是一个轻易放弃的人,他在制作工艺、包装等方面尝试了许多方法,这个方向不对,他就会适时改变方向、转换思路。他不仅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型网络宣传方式,将麻圆粑粑的宣传驶入快车道,还向政府申请将麻圆粑粑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来应对麻圆粑粑传承断代的危险。“麻圆粑粑的传承不仅是一家人的使命,更是一代人的使命、一个区域文化传承的使命。”周涛表示麻圆粑粑这项手工艺的传承不会被血缘限制,他欢迎任何有意愿传承这门传统手工艺的人们前来学习。今年,他把目光投向了地摊经济,希望通过政府支持而获得新发展,让麻圆粑粑一直传承下去,成为一代又一代灌阳人的独特记忆。

《致匠心》中说:“世界再嘈杂,匠人的内心,绝对必须是安静、安定的。”每一种技艺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每一种技艺都需倾注无数的汗水。手艺即是手艺人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历辈匠人的不懈追求,这些民间手艺如涓涓细流汇成大海,点点星光点亮银河,共同组成灿烂丰富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本次的走访中,目之所见、耳之所闻、心之所思,都提醒着年轻人们路再赶,也不能忘记回头看一看那些传承千年的文化瑰宝,深刻启发了当代青年对于文化传承保护之责的思考,在未来的日子里延续民间手工艺术的独特魅力与风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763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暑期科研攻关,理论与实践并行

为了巩固所学专业知识,培养科研技能和动手能力,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ORGU本科生科研小组部分同学于2021年暑假期间选择留校继续钻研课题内容,在做好个人防疫的前提下深入动…… 陆艺煊 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勤俭节约行公益,凝心聚力献爱心——山师学子公益行

玻璃晴朗,橘子辉煌。阳光伴着习习微风,洒满校园各处,更照亮了2019级化学三班同学们的公益行。瞧!他们手里的是几个星期以来收集的一摞摞废纸箱,一本本闲置的爱心书籍,一个个弃之可惜…… 陆艺煊 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传递爱与知识,义务家教在路上——山师学子实践总结

指缝很宽,时光太瘦,昔日年岁已悄悄从指缝间溜走。大学的时光在转眼间已经过半,总结两年来的收获、确定未来从事的方向对现阶段的我们而言至关重要。作为一名化学专业师范生,除了必备…… 陆艺煊 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春共鸣 校媒同行|相约小葵馆,交流探索再成长~~

为进一步提升新媒体运营能力,推动新媒体工作室的创新发展,深入学习新媒体工作室的建设理念与实践经验,并注入新的活力与灵…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开展河流知识讲座志愿服务活动

为了让小朋友们更好地了解河流重要性,珍惜水资源,培养河流保护意识,11月21日,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前往…

机电工程学院召开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动员部署会

012024年11月7日,机电工程学院在第八教学楼南308会议室召开了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动员部署会。会议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学校关于本…

红色岁月映初心,烽火征途铸忠诚|湘科院成功举办红色剧本杀活动

本网讯(记者李嘉瑶丁紫涵)为传承革命精神,增强爱国主义情怀,发挥一站式学生社区的推动作用,11月17日下午,湖南科技学院…

红情逸趣扭乾坤,棒影承辉颂党恩 ——土木工程学院举办科技文化节系列活动

为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意识,以红色文化为纽带,连接过去和现在,并让红色精神内涵深入人心,土木工程学院于2024年11月18日…

最新发布

E夏逐梦实践团深入村庄推广介绍电商经济
8月7日,为深入了解“互联网+农业”及“电商经济”的实际应用效果,山东理工大学E夏逐梦实践团前往山东德州李三里村,对当地居民采取以问卷调查为主、访谈为辅的方式,进行采访和调研。在前期准备工作中,调…
难忘的实践经历
当初选择去广东仅仅因为它是南方,是一个富可敌国的省份,想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有着怎样的精彩。火车渐渐驶入广州,心情就突然的忐忑不安,是对打工的恐惧?还是对这座城市的陌生?在工厂常常感到压抑的呼…
让我认清现实的玩具厂
此次暑期实践让我思考了很多,关于梦想与现实,关于生活,关于对未来的追求,关于这个公司的管理体质及不足之处。曾经,我有一个梦想,终有一天,我要用自己的肩膀,给父母撑起一片蓝天,让他们不再为生活劳…
E夏逐梦实践团走进祝阿镇,顺利完成启动仪式
2020年8月5日,山东理工大学E夏逐梦实践团深入德州市齐河县祝阿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活动,以“后疫情时期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探究”为主题,调研当地经济发展,着力寻找新的经济突破点。本次实…
“会游长江湖畔,感悟百年复兴”——河南工业大学长江9号小分队
会游长江湖畔,感悟百年复兴八月,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长江9号小分队”为响应学校开展的“追寻历史,重走百年复兴路”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结合队员实际情况及疫情防控情况,计划在…
打造纯白琼浆,灌注健康未来
在疫情阶段,钟南山院士强调,保持一个健康的体质很重要,而常喝牛奶可提高人的免疫力,能够补充蛋白质,增强体质,所以钟南山院士建议大家多喝牛奶。张文宏主任在多次座谈和直播中也讲到:在疫情期间,大家…
孔孟经典人文精华,唐诗宋词魅力四射
孔孟经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连辉社区的孩子们更好的学习,闽江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实践队队员于7月13日开展了孔孟经典的网络课程教学,来向小朋友们传授其中的内…
中矿大“信控学院力行实践小队”实践日志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深入学习爱国主义,发扬红色传文化,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力行实践小队在暑假期间于各成员家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当代大学生,了解国民国情是一项基本要求,其中…
福建学子云实践:国学之海,扬帆畅游
2020年7月16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队的活动进入尾声,教学准备和实施愈加熟练,连辉社区的小朋友们也更好地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今天,本实践队成员刘雨辰、洪春燕分别为小朋友们讲解名著导读和…
湖北学子三下乡:走进特色乡村,探寻振兴故事
你心中的美丽乡村是什么样?碧水蓝天,乡土人家,没有城市污染的包围,只有令人向往的田园风光。8月初,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新乡事成团队来到宜兴市白塔村,对当地借力新媒体,振兴新乡村的情况进行实地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