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考验着我国医疗水平、动员能力和治理效能等各个方面。老旧小区的疫情防控工作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环节。本次疫情防控在应对这些难题中积累的经验对于日后开展改造老旧社区,改善民生工作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为了响应大学生“三下乡”实践活动的号召,8月10日至24日,苏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凛冬散尽,旧居新晴”实践团队,带着对党中央“坚持在发展中改善和保障民生”要求的认识,于8月10日至23日前往家乡南通市代表性的老旧小区——易家桥社区等地开展实地调研活动,助力家乡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可持续发展。
1.
实践前期,了解情况,分析现状
实践团队首先在进行线上调研、讨论后,筛选出南通市几处代表性老旧小区—易家桥社区、八厂社区等作为重点调查小区。团队成员一行来到易家桥社区后,受到易家桥社区居委会于主任的热情接待。于主任向团队成员展示了疫情工作中的会议记录,介绍了易家桥小区的特点以及具体防疫工作。在交流过程中,团队成员更加深入了解社区现状,并总结出防疫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小区内建筑年久失修,基础设施落后;基本为开放式,出入口多且杂,人流管控压力大;弃管现象多、物业管理差,防控措施难到位;社区居民大多为老年人,青年志愿者人手不足;小区服务配套缺失,居民生活需求无法满足等等。这些现存问题都给防控工作带来困难。但社区在防控工作中,紧紧抓住“三个率先”——率先部署抓封闭、率先发动抓保障、率先落实抓值勤,及时采取响应方案,针对性地解决出现的各类问题,总体来说顺利地完成了疫情防控工作。不可否认的是,这次疫情让老旧小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潜在风险得以暴露。老旧小区无论是居住环境还是配套服务均尚且落后,影响到居民的健康安全以及居住幸福感,改造工作急需落实推进。
2.实践中期,实地调查,反映问题
除此次疫情暴露的问题外,团队以老旧小区日常潜在风险为中心开展深层次的探究。通过实地观察,团队成员发现小区内存在众多安全隐患,如干道狭窄易堵,未留出消防通道,不利于突发事件时的疏散;电闸无人定时检修,易引发火灾;楼顶瓦片松动,易造成坠落伤人事故等。随后,团队成员对小区居民进行了随机采访以及问卷发放,调查居民对目前社区治理的满意度,收集对社区改造的建议与问题。居民对于能有这样一个反映问题的机会也非常高兴,十分配合调查。在收集足够信息后,团队成员第一时间将问卷结果以及调查发现反映给居委会工作人员,收获了居委会工作人员的一致好评。
3.实践后期,发散思维,提出建议
在排查多个老旧小区后,团队根据实地调查结果进行线上讨论总结,针对共性问题,以线上模式向社区以及信访局正式提出以建立居民、社会力量合理共担机制为核心的改造建议。基础设施方面,增加门禁,保证居民楼消防设施配备,定期进行电闸维护。物业管理方面,对于即将拆迁的小区,禁止物业公司提前撤出,并督促拆迁计划尽快进行,不能过度拖延。生活服务方面,增配物流中心,通过智能系统网络化、社区服务专业化建设小区智能化生活环境。人员管控方面,通过线上平台,进行居民“每日健康调查”,通过人脸识别、二维码识别等无接触方式进出小区,掌握居民的“出入记录”、“出行轨迹”、“健康状况”和“居民诉求”等各项数据,做到更全面、更精准、更科学地管理和防控,集中解决老旧小区智能化水平低、摸排难、管控难的现状。
老旧小区改造,不仅将集中解决老旧小区在防疫过程中的隐患与问题,还将从整体上提升老旧小区的基础条件、人文环境,切实增加居民幸福感、获得感。社区充分肯定了团队的建议,并说明会积极落实地方政策,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相信在政府政策支持、社区与居民的共同努力下,老旧小区能够焕发新生,迎来自己的春天,让居民的居住幸福感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数学科学学院助力老旧小区疫情防控团队投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605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