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不居,岁月如流,非典早已策马奔去,肺炎却又似鼠潜来。“新型冠状病毒”这个令人谈虎色变的字眼跳跃到人们面前。一场不见硝烟,不闻炮响的战争使这个本该欢喜的新年笼罩在病毒的阴霾当中。然而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一份份慷慨激昂的请战书,一个个鲜红耀眼的手印,一张张毅然决然的面孔,在这场战“疫”中,中国青年用实际行动彰显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筑起防疫青春长城。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各族青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踊跃投身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真情奉献,展现了当代中国青年的担当精神,赢得了党和人民高度赞誉。”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时这样说道。为学习并宣扬疫情中新时代“青年精神”,“绘制青春群像,点亮前行灯塔”线上实践团队于暑期成立,在两周的时间内,成员们共同寻找身边的抗疫有为青年,以期用他们的担当和作为感染更多的青年。
一,凝聚青春力量,共绘青春群像
7月16日,社会实践活动开始,成员们便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干劲,以及坚实有力地行动积极为活动做准备。为保证大家疫情期间的安全,团队成员们需通过线上会议的方式进行交流沟通。通过几次会议培训,成员们更加清晰地了解了此次实践活动的内容与任务,明确了实践的意义,也更加坚定了成员们成功完成这次社会实践的信心。
培训结束后,成员们立即展开活动,通过各种媒体,网站等途径去寻找身边的抗疫青年。有的成员主要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百度等线上途径进行人物事迹的搜集以及筛选;而有的成员通过朋友圈的方式,以扩大范围,发动更多人的力量去寻找抗疫有为青年;还有的成员则直接联系到抗疫有为青年,礼貌解释此次实践活动的目的与意义,为下一步采访做准备。
深谋重虑,方能事半功倍。成员们需要向所找到的抗疫青年说明情况以得到对方的理解;需要提出简明扼要的问题以不耽误对方的时间;需要耐心等待答复只为得到最真实的抗疫故事。成员们积极行动,很快便有了收获。19岁的陈浩,大年初一他独自一人拿着授权采购委托书的红头文件前往搜集物资。团队成员在采访时了解到:4天,3000公里,穿越湖北、浙江、安徽三省,筹集购买到了3万只口罩、6000只护目镜等一大批防疫物资;北华大学医学院大四的学生艾泽铭,他在22岁生日当天成为一名吉林青年志愿者参与到祖国的疫情防控工作中。成员在了解艾则铭的故事时发现,他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是一名医学生,我有专业知识,所以我不怕病毒。;河南省濮阳市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医生王海明,成员在搜集其事迹时得知:疫情当前他毫不犹豫在请战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瞒着自己待产的妻子奔赴武汉战“疫”,出征的第二天,他的儿子就出生了。
经过几天的资料搜集筛选以及与抗疫有为青年的交流,成员们在一次次克服困难中逐渐成长,与此同时也了解了更多的抗疫青年的故事,潜移默化中将“青年精神”扎根心底。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运史学科首席专家胡献忠博士曾在一次采访中说道:“青年是不甘寂寞,敏于行动,耻为人后的群体。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来看,一代代青年从未屈服过任何挑战和压力。”用逆行的倔强,在逆风中飞翔,这才是青年该有的模样。
二,借青春之力,扬青年精神
一个精彩的演示文稿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地将所讲内容展示出来,从而加深听者的印象。于是每一位成员皆用心制作。成员们的演示文稿目标明确,逻辑清晰、简明,重在宣扬学习“抗疫青年”的精神;文辞隽永,图文并茂,旨在丰富演示文稿的内容;风格独特,色彩丰富,布局清晰,意在吸引此次宣讲对象——青年的兴趣,从而取得更好的宣讲效果。为了正式宣讲的顺利进行,成员们对演示文稿不断审查修改并反复模拟流程、排演练习。
7月20日成员们陆续开始进行“抗疫青年”的宣讲,成员们有的开门见山,细心向听讲的青年介绍本次活动的主题以及目的所在;有的则声情并茂地介绍“抗疫青年”的故事,深入浅出地引领大家共同学习他们的青年精神、奋斗精神。“将抗疫有为青年作为我们生活或工作中的标杆和榜样,将这份抗疫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致敬那些最美逆行者!”成员在宣讲时讲道。
听讲的青年们有的时不时地拿出手机拍下照片,以记录幻灯片的内容;有的专心听讲、积极互动;还有的则在结束后自发的写下他们的感受,并且希望可以将这些话传递给所宣讲的那位“最美逆行者”。
“大家都很配合工作,宣讲过程中大家听得很认真。”“让我出乎意料的是,现场虽然没有条件使用演示文稿,但情感的喷薄更加具有感染力,同学们认真的听讲和踊跃地回答似乎在向我展示着这次宣讲的效果。”成员们纷纷在实践日志中这样总结自己的宣讲。
三,纵使时光荏苒,筑梦从未停止
时光川流不息,精神延续不止。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团队充分利用线上网络的优势,在意义非凡的社会实践中学习、宣讲、宣传疫情中的“青年精神”,激发成员们广泛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不断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感、使命感。同时为了扩大影响力,将“青年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为了能有更多的人知道我们在做的事情,团队十分重视各种渠道的外宣,成员们积极进行团队外宣以及个人外宣,大学生网报、爱开大学生网、今日大学生网等多家具有影响力的网站对此次活动进行报道宣传。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转眼为期十五天的实践活动就圆满结束了。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辛勤付出的成员们皆收获满满。
也许,在一次次挣扎蜕皮中,成员们已破茧成蝶。“问题可能是宣讲的方式或者气氛没有渲染好。在之后的宣讲活动中要加强自己的语言魅力,增强宣讲气势。”19级本科班吴晗同学在实践日志中这样总结。在实践活动准备过程以及宣讲过程中,成员们皆或多或少地遇到了一些困难或者突发情况,而从容应对,积极解决使我们一步步离成功更近。
也许,作为“青年精神”传递者的成员们已学会用实际行动去践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整理好文稿后,我将文稿向各个官方微博公众号投递,希望借助平台将抗疫青年的光辉事迹宣扬出去,传达当代青年的志愿者服务精神。”19级双语一班仝佳鑫同学这样写道。从刚加入团队时的懵懂无措,到接受任务时的紧张与期待,再到最后宣讲成功时的欣喜与激动,成员们将活动的初心牢记于心,无形中传递者的责任便成了一种习惯而不是目标。
也许,“抗疫青年”的精神已在成员们的心中深深扎根。“在这段时间里,我的内心被多次掀起波澜,有对抗疫青年勇气的佩服;有对患难时大家团结一致的震撼;有对中国集中力量干大事的速度惊叹!”19级双语四班刘思梦同学这样说道。一次次材料的搜集,一次次抗疫青年的采访,一次次全身心投入到战“疫”故事中,每一次青年事迹的洗礼都助成员们将“青年精神”牢牢扎根心田。
这次“绘制青年群像,点亮前行灯塔”社会实践实践活动,对宣讲的对象:通过以“抗疫青年精神”为主题的宣讲,引导他们积极了解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青年人勇敢地站在疫情防控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使他们感受到新时代“青年精神”的可贵。对成员们:通过搜集资料、采访青年、制作PPT、宣讲宣传以及总结反思等一系列工作,有助于锻炼他们的实际的工作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通过宣讲宣传,也增强了他们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对社会:通过各大网站的外宣,呼吁更多的人积极了解疫情中青年的担当与作为,激发更多的青年勇于担起时代赋予青年的责任,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做贡献。
“广大青年应该在奋斗中释放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这样讲到。如今,新时代的青年将自身命运与国家命运相连,勇于挑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他们用行动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寄语。
没有风浪,便没有勇敢的弄潮儿;没有荆棘,也没有不屈的开拓者;没有载满汗水艰苦的史册,那一路的鲜花凯歌只能是海市蜃楼。抗疫青年实践团队也以青春之力、奋斗之我为弘扬“抗疫青年精神”而努力着。“绘制青春群像,点亮前行灯塔。”洛师学前抗疫青年实践团队一直在行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522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