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位于华中地区,是中国自古以来的腹地——武汉。武汉是中国最为悠久的特大城市之一,有着其悠久绵长的历史、独特的人文风情和许多重要的古老建筑。
为了加深文化自信,重新对家乡的文化进行进一步的了解,我于今年寒假对于我的家乡进行了更加深层次的探访,并且查阅了相关的书籍资料。
武汉位于华中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武汉自古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也是华中部地区的发展中心。
清末时期,张之洞在武汉三镇创办实业,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纺纱厂,卢汉铁路(京汉铁路),大修堤防(张公堤)等,张之洞成就了近代的武汉。
辛亥时期,武昌首义,打响革命第一枪,敲响了封建王朝的丧钟。
北洋时期,武汉是共产主义运动的前沿阵地,恽代英,参加中共一大的武汉代表董必武、陈潭秋等。
北伐时期,武汉是民国政府的临时驻地,是反对国民党右派的阵地。在1927年这个革命的关键时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中共五大,八七会议。
民国时期,抗战的主阵地,因为武汉会战,使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自1861年,汉口开埠,拉开武汉城市建设现代化的序幕。武汉在旧年月一等风流繁华之地,20世纪初叶的汉口是世界十大城市之一。西方冒险家纷至沓来,购地经营,金钱垒出一座崭新的汉口。
武汉这个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中西合璧的城市。散落的百年老建筑无不散发出这个城市起于近代工业的繁华气息。
仿佛一首古典的城市华尔兹,沉旧却优雅。
而武汉的老建筑老照片也见证着武汉的年轮、文脉和记忆,构建了这座城市的肌理,构建着这座城市的灵魂。如内心滋生的藤蔓交织这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
江汉关大楼,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汉口江汉路和沿江大道交汇处,东南临长江,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之一,汉口租界的核心建筑。它作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见证,也是中国从闭关自守走向开放包容的载体。它是汉口开埠的见证人,是武汉沧桑历史的纪念碑。
长江大桥,万里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复线铁路、公路两用桥,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大桥建成伊始即成为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素有“万里长江第一桥”美誉。
汉阳钢铁厂,1890年由湖广总督张之洞主持在湖北龟山下动工兴建,汉阳铁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是当时中国第一家,也是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从此,中国钢铁工业蹒跚起步,被西方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汉阳铁厂遗址在现今武汉市汉阳区琴台大道,现为武汉钢铁集团汉阳钢厂。
这次回乡寻根的过程让我也让我重新感受到了热情武汉人的传统习俗
·武汉人很爱喝汤
武汉饮食最具特色的菜肴是排骨煨藕汤。武汉人很爱喝场,一星期没喝场就感到好象“渴了油”,即肚子里没有油水。所以,排骨在许多地方群众买得比较少,价格很便宜,而在武汉排骨价格有时会高过肉价,人们半夜起床去排队买排骨的现象是外地人无法理解的。
·武汉夏夜街头的“竹床阵”
夏至七月以后,酷热的夏夜把武汉市民从家中“赶”出来,不得不到街道两旁摆竹床露宿。密密麻麻的竹床一个挨一个,老者、儿童、青年、少妇乃至姑娘都躺在竹床上,渡过一个又一个的夜晚。北方人或外地人看见少妇、姑娘身着短裤、裙子睡在街头上,大为不解,也十分感到新鲜。然而当地人却习以为常。
武汉是中国有名的“火炉城”之一,夏季气温高达40摄氏度左右。酷热难耐的时间长达两个月左右,使之形成了武汉特有的民习“竹床阵”。
通过这次对自己家乡的重新探索,我对自己家乡的历史文化有个更深刻的认识。大武汉确有其大。登上黄鹤楼,极目楚天,武汉之大气大势尽收眼底:两江交汇,龟蛇相望,三镇鼎立,大江东去。武汉市域之浩荡,气势之磅礴,不可不谓之大。然而,在这座城市里生活的人们从不以“大武汉”自居,开放包容、善良豪爽的武汉人永远是这座城市的骄傲。我将在茶余饭后闲谈之时把我的家乡的故事传播出去,同时也呼吁大家更多地去了解自己家乡的文化,并将其传播下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486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