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活动背景
聚力跑赢脱贫攻坚“最后一棒”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二〇年新年贺词中发出号召:“我们要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回首2019年,全国有340个左右的贫困县摘帽、1000多万人实现脱贫;展望2020年,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划上句号。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此重大之年背景之下,我们青岛大学外语学院“青春助力,脱贫攻坚”决胜脱贫调研团五位同学分别在家乡调研和总结脱贫进度和脱贫成果,了解了很多国家助农政策,深感实现全面步入小康这一目标的不易与艰辛,同时为祖国的日益昌盛感到无比自豪。
二前期准备
本次三下乡活动,因疫情原因,每位同学采取线下调查,线上讨论的方式进行。前期准备由大家讨论制定,分线进行。队员们首先了解了家乡当地政府采取的脱贫方法以及目前的脱贫状况。通过查找互联网信息,询问身边亲人朋友和实地勘察走访等方式,尽力做到对脱贫情况的精准掌握。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五位同学分别走访调研了当地贫困地区的脱贫进程。
虽然所有的工作都是在摸索中进行的,但是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商讨完成了此次三下乡的活动。
三 调研详景
调研地点:吉林舒兰龙王村 调研者:戴文颖
吉林省舒兰市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地处长白山余脉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两省三市交汇处,南接风景秀丽的吉林市,北联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市,西隔松花江与吉林省省会长春市相望,周边分别与吉林省蛟河市、九台市、榆树市以及黑龙江省五常市接壤,总面积4557.05平方千米。目前舒兰市已有24个村退出了贫困村,剩余239户,467名贫困人口脱贫任务,预计在七月底全部清零。6月9日,2020年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第5次全体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会议强调要认清形势找差距迅速进入决战冲刺状态。
在调研过程中,我了解到龙王村距县城40公里,位于开原镇南部,建筑面积240平方千米,全村共有6个自然屯,人口3370人,1031户,党员60名,该村为合并村。全村共有耕地面积400公顷,绿色水稻270公顷,玉米130公顷,经济来源以农业为主。龙王村脱贫进程顺利,其扶贫政策包括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以及贫困劳动力创业扶贫等等。
经过这次的实践调研活动,我对家乡的脱贫情况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国家的脱贫政策进行了深入的了解,脱贫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国家的重点工作,我希望通过我的实践可以为家乡的脱贫贡献一份力量,这次活动不仅提高了我的思想觉悟,还让我了解到了家乡的特产和丰富的文化,我会运用自己的知识为家乡的脱贫出谋划策,我相信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定会到来。
扶贫宣传册
戴文颖向当地村民询问生活情况
调研地点:青海海东巴浪村 调研者:刘维昕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是青海海东市下辖县,位于青海省东部、海东市北部,是我国唯一一个土族自治县,本次调查的巴浪村便是互助土族自治县脱贫攻坚中比较典型的村庄。巴浪村,总人口2236人,有林地6000亩,耕地950亩,人均拥有土地面积3.1亩,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巴浪村上下全力奋战脱贫攻坚,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目前,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2户、112人,其中2017年脱贫7户、36人,2018年脱贫9户56人,2019年脱贫4户,14人,全村截止2019年已基本实现脱贫。
在调研过程中我了解到,当地政府依据中央对脱贫攻坚的指示要求,制定了独特有效的脱贫政策,其中包括易地扶贫搬迁,完善基础设施,探索特色产业,以及激发扶贫创造力等等。在相关政策的实施下,巴浪村已焕新了容颜,
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属于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自然环境恶劣,发展条件受限,贫困就如大山一样横亘在眼前。“冬天一身土,夏天一身泥。孩子上个学要走7公里的山路才能坐上车!”如今,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的巴浪村,道路干净敞亮,太阳能路灯沿着道路一字排开,院落错落有致,塑胶篮球场、休闲广场、栈道花园一应俱全。
依托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互助县贫困村面貌焕然一新,也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大力发展特色种养、光伏发电、盘绣制作、酩馏酒酿造、商铺经营、民俗接待、温室采摘等后续产业,不断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以前土族盘绣藏在深闺人未识,妇女们多用它装饰自己的鞋垫、头巾。现在盘绣已被开发成花样繁多的商品,走向市场。”妇女们不再局限于家庭,农活中,而是将自己从小学习的手艺变成了一条条致富道路,大家能通过自食其力赚钱,不仅脱贫了还找到了自己的意义价值。
调研地点:贵州贵阳布依龙井村 调研者;詹小玲
龙井村是一个布依族村寨,长年居住着龙、罗、王、蒙四大姓,其中龙姓占60%,加之村里有一口至今仍源源不断流淌着清澈甘甜井水的古井,因而得名“龙井”。村境内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区位优势独特,布依族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早在明代永乐二十年就有布依先民迁徙到青岩境内,定居在龙井寨,迄今有500多年历史,境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龙井和明代军事古屯堡遗址。
龙井村围绕“三亲六齐”为主题,奋力打造龙井村创新型党组织,以“百姓富、生态美”为目标,努力做实“四个提升”——提升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提升党员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提升村集体经济的增量、总量,践行“三变”改革路径,让村民共享发展红利。原先村里人要么外出打工,要么就种水稻、玉米等传统农作物,辛苦一年的收入也就仅够糊口。村里的卫生、设施都很差。自2011年起,花溪区将龙井村确定为民俗村落体验区进行打造,依托“一事一议”、危房改造等项目,对龙井村的进村路、排污沟、人饮管网、公共照明等设施进行改造。在全村的共同努力和党的领导下,龙井村已实现全面脱贫,正不断巩固脱贫成果,大力发展乡村旅行,发挥当地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稳固脱贫成果。
通过走访我发现,龙井村正朝着更加稳步向前的发展。如今龙井村围绕龙并特色,聚焦旅游经济和山地经济,恢复传习馆,展示酒坊、染坊、刺绣、书画作品,建立民俗馆,让中国和世界朋友领略干年古村文化,喝御酒、赏刺绣、观表演、品农饭、住民宿,形成村民和集体旅游致富增收产业链。旅游经济来源占40%,三变收入40%,山地经济20%,村集体收入从2013年的85.6万元增长到18年的518万元,短短几年,扶贫效果显著,因地制宜、发挥龙井村的优势。龙井村的逆袭,是党领导、村民辛苦奋斗出来的,值得借鉴学习,人民热情,村民质朴,龙井村呈现出欣欣向荣的乡村风貌。蓝图绘就,正当扬帆破浪;重任在肩,更须策马加鞭。
调研地点:河北石家庄北小屯村 调研者:刘珈淇
我调研了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张家庄镇的几个村庄,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北小屯村。这也是我的老家,在我的亲眼见证下,村庄这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北小屯村址位于河北省藁城区张家庄镇西部偏北,藁城市区西北约29公里处。现全村耕地面积3671亩,总户数808户,人口3241人,均为汉族。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电力充足,通讯便利。农业生产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工副业以蛋鸡养殖、白条鸡加工、汽车运输为主,私营企业有3家,从业人员13人。拥有汽车、拖拉机等机动车辆86辆。2004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919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97元。村内主要街道全部硬化。建有教学楼、商店、卫生所等公益设施,适龄儿童入学率100%。90%以上的农户有彩电、洗衣机、冰箱、电风扇等家用电器,家家通自来水,村民生活水平居全镇前列。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小康村。
通过调研我发现,村庄有很多贫困户以及多数村民的健康水平比较低。我走访了比较贫困的村民,并跟村干部交谈,派发卫生饮食传单,讲解健康卫生知识。通过调查观研,我深刻了解到现如今农村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以前的北小屯村农产品消费不畅。近年来在政策和村长、书记的推动下,农产品销售状态良好。除此之外,前些年北小屯村的路都是土路,所谓要想富先修路,在各任书记的带领下,全村90%的道路水泥化,通行更畅通,全力建设环境优美的农村,将道路两旁栽上花、树,在大队后建设了一个小花园,并设置小广场供村民娱乐。在北小屯村的调查,我看到了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就,但也存在着问题。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辩证分析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取得成果。作为青年大学生,我收获颇多,开始关注国情大事,了解国情,了解社会。以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为建设祖国的美好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调研地点:甘肃陇南中坝村 调研者:范艺龄
陇南位于甘肃省东南端,东接陕西省,南通四川省,扼陕甘川三省要冲。地处秦巴山区、黄土高原、青藏高原的交汇区域,形成了高山峻岭与峡谷盆地相间的复杂地形。复杂的地理风貌带来了独特壮美的自然景观,但同时也为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境内尚有较多未脱贫村落。
7月25日,我在当地扶贫干部的带领下,来到了甘肃省徽县中坝村调研了解当地脱贫攻坚进程。中坝村共有718户,2710人,2013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21户,384人,至目前,已脱贫119户,378人,现有两户、6人未脱贫。根据中坝村发展规划,发展产业包括蔬菜种植、畜牧养殖、电商扶贫,至目前全村蔬菜种植500多亩,养猪大户12户,养鸡大户4户,核益康、春上垅两个电商发展势头良好,并按时兑现了入股分红,充分发挥了电商扶贫的作用。
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中坝村目前依照实行健康扶贫,教育扶贫,住房与饮水安全,以及特色精准扶贫等政策,进入了脱贫攻坚最后冲刺阶段。其中,特色精准扶贫是当地政府独特有效的脱贫利剑。在中坝村,帮扶单位认真履行帮扶职责,精准选派驻村干部,结对帮扶,强化保障,帮扶干部们与当地村民齐心合力,对2020年全村居民实现脱贫充满信心。
中坝村特色电商扶贫
四 活动总结
1.运筹帷幄,全面策划;严格纪律,落实分工
为确保我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的顺利展开和进行, 6月26日至7月2日,我组组长公布了本组的《日语一班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方案》。此外,还对志愿者进行了工作安排和活动进程的大致规划。本组组长本着队员自愿的原则,在此基础上作调整,采取“5+1”的工作组建方式。“5”即五个小分队,总体上负责本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一线工作。“1”即一个组,大家团结一心,分别调研,共同探讨。同时,在这一期间,我团也紧张有序地展开了提前培训。培训期间,我团注意培养本团志愿者的纪律以及团队意识。纪律是一切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纪律就没有了一切。只有在保证纪律的基础上,才能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否则,一切都是空中楼阁。我们简单的制定了守则,以明确纪律,并严格执行。培训时,我团志愿者积极准备教案以及关于调查村庄的各种资料。此外,还在试讲、开会等过程中,共同查漏补缺,不断提高,在各种问题上互相交流意见,增进感情,加强团结。
2.统一思想,齐装出征;满怀热情,投身实践
7、8月份,大家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乡村同时进行调查并积极有效地展开了各项准备工作。调查了乡村的贫困状况、发展模式、乡村环境、经济发展现状等等都做了充分的调研记录。作为当代大学生,我校志愿者在服务农村、锻炼自己、增长才干的同时,关注社会,关注农村,关注生命。我团志愿者在服务地广泛开展了系列志愿活动,深入关注农村弱势群体。传递的是心与心间的温暖;当孤独老人硬要拖着身躯靠在门口观望我们志愿者离去时,观望的是一种感动、一种感激;……志愿者采取问调查、家庭走访等方式,针对 “留守儿童”、“孤寡老人” 等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还为当地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捐赠了衣物,将温情和感动在彼此心间流动。
3.整理材料,总结经验;发扬优点,找出不足
8月份,我组成员在整理团队的材料时,不辞劳苦,认真负责。从中总结出我组好的经验,以及不足之处,并为不足之处作了深刻的分析和讨论。在好的经验方面,我们有团队的团结、各项分工的细化、以及志愿者与工作的有机组合等方面。在不足之处上,首先体现在此次活动的初步计划上,由于对具体条件了解不够充分,过高估计自身的实力,以至于部分活动不能按计划进行,这也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被动,影响了整个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其次体现在此次活动的整体深度不够,大部分的工作只能停留在一个比较浅的层次,而没有深入,当然这有一定的客观原因,那就是我们掌握的知识还不够,但另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准备充分的资料,以至于临阵时无据可查。但无论好的经验还是不足之处,都将对以后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
五 活动感想
在这个特别的暑假,我们19级日语一班五名同学组建了助力脱贫攻坚三下乡实践团队,采取了线上和线下同时进行的方式调研了涵盖五个省市的脱贫攻坚情况。在准备阶段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密切合作,从项目立项书到调研的成功开展,我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脱贫攻坚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国家的重点工作,2020年也是全国脱贫攻坚工作的最关键的一年。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相信在不久之后一定会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此次调研我们虽然没有统一行动,但是却了解到了多个地方的情况,还采访了当地的村民,了解到了各个地区不同的扶贫政策,让我们对当下农村现状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通过此次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收获了很多,我想也是这个暑期,留给我的最有意义的几天。“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只要你愿意去尝试和经历,并坦然的去接收过程中的辛酸苦辣和结果的成败得失,人生就会精彩。三下乡虽然结束了,但是收获却是如此的丰硕,通过这次活动我也更加坚信:意气风发的我们还需暴风雨的洗礼,象牙塔里的我们绝对不能“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年轻的我们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我们需要走出校园,踏上社会,去书写一份令自己满意的青春答卷。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449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