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彩云筑梦”云端支教,助力乡村教育扶贫

来源:东南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彩云筑梦暑期支教团 作者:陈会 蒋崇越 王欣怡

7月26日至8月15日,为响应决战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的号召,东南大学“彩云筑梦师”暑期支教社会实践团队为重庆市江津区的农村学生举办了为期21天的线上支教活动。三周时间里,志愿者们通过一对一定制化课业辅导、大班专题拓展课程、拒绝手机打卡、21天习惯打卡等多种形式,帮助整体内向的乡村学子开拓视野,采用一对一定向帮扶形式引导帮助其勇于表达、敢于认识自我,度过一个特别而又收获满满的暑假。

29名支教团成员来自东南大学各个学院,经过两轮面试和教学培训组成了“彩云筑梦”支教团队,团队队长为东南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交通学院本科生陈会。团队成员从学业辅导、性格习惯养成、家访调研等多个角度对重庆市江津区临峰小学的学生进行有一对一定向帮扶,为当地教育扶贫工作贡献力量。

图为实践团队举行线上班会课。

短期授课,助力农村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城乡教育资源的巨大差距,一直是教育扶贫中最关键的问题之一。而临峰小学的孩子们多为不善表达、缺乏自我认识的留守儿童,为了帮助其提高成绩、开拓眼界,在21天内实践团队采用一对一定制化课业辅导与包括素养提升、科普拓展、艺术、建筑专题等在内的共计11次系列专题大班课程同步进行的“双轨制课堂”。制作“我的大学生活”系列视频,单篇播放量800余次,引导孩子们树立自我目标。

一对一线上直播课针对孩子们薄弱科目进行辅导。志愿者们课前精心备课,课后认真布置、批改作业,并及时解答孩子们在学业上的疑惑。支教团成员还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初中生活适应等方面与孩子们深入沟通,帮助孩子们在学业上取得进步。此外,志愿者们还为孩子们准备了一系列专题拓展课堂,内容涵盖历史、地理、建筑、诗词鉴赏、卫生保健等多个领域,帮助孩子们拓展知识面,提升综合素质。

实践团队开通“SEU彩云筑梦师”Bilibili账号,及时上传基础课程辅导与专题拓展课程的课堂实录,方便孩子们交叉学习,在有限的资源里学习到不一样的知识,累计播放量3000余次。21天里,直播授课与B站互动双线并行,孩子们无论是在薄弱的学科还是感兴趣的领域都取得了进步。

图为“彩云筑梦师”支教团成员在进行英语辅导。

习惯养成,提升短期支教影响力

志愿团队发起21天系列打卡活动,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尽可能延长短期支教的影响力。活动前期,志愿者们了解到,上半年疫情期间,长期的网课给孩子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不少欠缺自制力的孩子染上了“手机瘾”。针对这一问题,志愿者团队组织了“健康使用手机打卡”,通过每天定时上传手机各项APP使用时间,经过跟踪分析,活动前后手机日使用时间减少30%的孩子达80%,孩子们意识到沉迷电子产品的严重后果,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能力也逐步提高。

此外,为了帮助孩子们培养兴趣爱好,丰富课外生活,志愿者们还与孩子们结对进行了“21天习惯养成打卡”活动,和孩子们一起练字、跑步、读书、画画。通过三周的打卡,孩子们逐渐摆脱了对电子产品的依赖,每天的打卡也让孩子们认识到只有坚持付出,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

图为支教地学生积极参与“健康使用手机打卡”活动。

线上调研,了解当地学生家庭状况

为了对小朋友们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同时长期帮助小朋友们的发展,支教团调研小组的成员们进行了系列问卷调查和线上采访。实践活动前期,调研小组成员针对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分别设计了调查问卷,以了解当地学生及父母在子女教育方面的具体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提升教学成效。

支教期间,调研小组对28名支教对象的家庭展开线上家访,撰写家访提纲,并通过电话、视频等多种形式与学生家长交流,了解当地学生及其家庭的生活环境、教育条件、家庭经济基础等情况;小组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发展的建议,并撰写了3000余字的调研报告。细致的调研工作不仅有利于“一对一”辅导过程中的交流与教学,更有助于后期持续追踪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对村小儿童展开多方位的帮助,构建长期帮扶当地农村学生的渠道和桥梁。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进行电话家访。

长期交流,良性捆绑对接

21天短期支教活动已经结束,大、小朋友之间的交流仍在继续。为弥补短期支教的持续性较差、效果不够明显的缺陷,东南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采取自愿报名的形式,促进大、小朋友长期定向交流。采用线上不定期交流形式:小朋友有问题就问,大朋友有新鲜事就分享的相处模式,引导孩子们关心时事、加强自我认识、建立精准目标。

不少小朋友还利用自己方言优势,教起了大朋友重庆话,成为了大朋友的“小老师”;利用自己在乡村的优势,教大朋友认识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植物;在农忙期间和大朋友“一起”忙农活……志愿者和当地学生互帮互助,教学相长,将短期支教与长期交流互动相结合,帮助志愿者和孩子们在未来更长的时间段内共同进步、成长,建立长期的友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425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淮师大学子寒假社会实践返乡活动

“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新闻稿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指示,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张才干,做…… 王雪 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淮师大学子暑期三下乡 “立身德为首,处事法为先”

为了提高公众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意识,推动法治社会的建设,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立身德为首,处事法为先”淮师大计科普法团于2023年7月1日至7月3日赴安徽省芜湖市开展普法教…… 卢芳 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立身德为首,处事法为先”淮师大计科普法团

#“立身德为首,处事法为先”淮师大计科普法团#近日,淮北师范大学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一支由热血,具备法律基本知识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青年组成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以法律宣传…… 王雪 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长沙学院外国语学院举办“以物易爱,助童筑梦”雷锋市场义卖活动 ——以专

为弘扬雷锋精神,践行志愿服务,长沙学院外国语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以下简称“外院青志协”)于2月25日下午在维智广场成功举…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党员先锋·红领未来”就业赋能计划第二期讲座顺利举

2025年3月26日下午,人文学院“党员先锋·红领未来”就业赋能计划第二期讲座顺利举行。此次讲座由学院党务服务中心与校友服务中…

马院赴同升湖高级中学开展“蜕变时”主题班会

(通讯员代闹周台欣吴曼妮)3月31日上午,马院思政系赴同升湖高级中学实习队的四位实习老师在不同班级开展了各具特色的主题班…

旗峰书院开展网络诗词主题文化沙龙活动

为深入理解诗词艺术在当代语境下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引导青年在技术洪流中厘清守正创新的辩证关系,3月23日下午,旗峰…

人文学院举办2025年“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 第三讲

3月27日下午,人文学院2025年“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第三讲在学院楼202教室举办。校团委科创实践部谢俊慧老师为青马班学…

最新发布

社区防疫
“疫情防控”,我们在行动中国青年网龙岩3月9日电(通讯员谢晓青)2020年2月9日,来自福州大学的罗棋鸿同学在连城县百花社区参加为期近一个月的抗疫志愿社会实践活动。连城县地处福建西部山区武夷山脉南段,地…
挥别“曦望”,难忘回忆
今天是8月10日,是个难以割舍的日子,为什么这么说呢?那是因为我们的“曦望之光”班级线上教学于今日结束,我们为期十天的三下乡也正式结束了。这让我想到了徐志摩大诗人的《再别康桥》,此刻的心情正如他离…
寻找属于我们的诗与远方
曦望社会实践队三下乡结束啦,我们已经完成了十天的社会实践,很荣幸也很高兴能够跟大家一起坐上了这趟三下乡旅行的班车,这一路上沿途美丽的风景都被我们记录着,有同学们的欢声笑语,有小伙伴们的讨论,也…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浙财大东方学院实践团采访温州校友
近日,来自浙财大东方学院的“实现脱贫攻坚,建设美丽乡村”实践团,为寻访基层工作者,在线上采访了林郁杰校友。林郁杰作为东方学院基层就业的优秀校友,目前在温州乐清市城东街道担任团工委副书记、办公室…
即使结束,回忆永存
时间转瞬即逝,今天已经是第十天了,也是我们给孩子上课的最后一天了,准确的说只有上午,开班仪式仿佛还是在昨天,孩子们腼腆的自我介绍也还是昨天。我作为调研组的一员,给孩子们上课,其实也只是分配到了…
羽毛球训练和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羽毛球训练和体育教育的重要性7月15日,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夏世纪赴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上元小学个人社会实践项目《对孩子的羽毛球训练和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正式展开。经过一个月的实践培训,来培训…
实践快乐,难忘今宵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这是论语中的一句话,说的是一个人整夜不食不寝去思考钻研一个问题,没有什么好处,不如亲自去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必经之路,在这个路…
云端维修 ,情暖线上 ——计信学院“万家e诊”暑期社会实践二队
随着时间的流逝,暑期实践活动即将进入尾声。安徽师范大学计信学院“万家e诊”暑期社会实践二队开展线上维修、视频科普、问卷调查等一系列活动。受疫情影响,团队采取线上线下两种方式。8月8日团队队长陈铭同…
连城县社区抗疫活动
抗疫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报告摘要:不再做羽翼下的雏鸟!在全国抗击疫情形势严峻之时,虽然不能像前线医护人员那样直面风险,抗击疫情,但依然希望能凭自己的力量为国家做一份贡献。我用自己的方式在防疫一线…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义务家电维修活动圆满结束
2020年7月23-24日,由滁州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青协支队成员赴滁州市新建社区开展“义务维修、情牵万家”活动,院党委书记胡凤,副书记孙才妹到现场进行指导。经过两个星期的准备,实践团队准时新建社区并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