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论指引下,中国城镇排水防涝系统不再以“修管子”为主,而是利用“海绵作用”,对雨水吸收和释放乃至加以利用,弹性地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安徽师范大学生环学院关于“海绵城市”建设调研团队的成员于8月2日陆续前往自己的家乡,通过实地走访洪灾现场、海绵城市试点及政府等相关机关,多方面、多视角了解安徽省的洪涝灾害情况及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举措和成效。
梅雨季节以来,强降雨频发,对居民的各方面造成了影响。城市内涝、高考延误、文物受损、延误农时、畜牧业遭创、产品运输受阻等等,无时无刻的不在提醒我们洪涝如猛兽般的厉害,队员也在当地政府进行走访调查洪涝相关情况。
在政府了解当地洪灾相关情况。 (安徽师范大学 方茵 提供)
在走访过程中队员了解到有些地区的受灾情况很严重,过小腿的洪水,使得当地道路根本无法正常通行。很多汽车通过路口直接熄火,居民无法外出,很多居民家里被淹了,家电、家具都泡在水里,当地干部也是在为抗洪救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争取减少洪涝灾害对居民带来的损失。队员家乡的镇长就在防洪第一线,指挥村民有序撤退……
安徽宣城绩溪方镇长指挥排涝。 (安徽师范大学 方茵 提供)
由此可见,在传统的道路设计下,大量的雨水是无法被顺利排出去的,在这种情况下“海绵城市”的推广与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海绵城市可以减少地表径流,缓解城市内涝,补充地下水。解决城市水环境污染问题。修复城市生态环境,缓解城市热岛和雨岛效应。增加城市绿化,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海绵城市在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对于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走访了解洪灾情况的同时,队员还向当地居民宣传讲解海绵城市的相关知识,加大海绵城市建设相关知识的推广。
采访当地居民。(安徽师范大学 晋清淳 提供)
其中一位女生在队员的宣传下对海绵城市建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主动提出拿出笔来做笔记,并希望自己以后能在海绵城市的建设方面有所作为,为解决洪涝灾害的残留问题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感兴趣的女生做的笔记。(安徽师范大学 王颖颖 提供)
据悉,海绵城市建设已经在多地试点进行,在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的问题上起到了有效的作用,构建海绵城市的经济效益不可小觑。“海绵道路”不仅有助于涵养水源,而且对净化水质能起到很大作用。由于道路上的积水可以从路牙石预留的缺口排到绿化带,绿化带就成了一个蓄水池,起到蓄水作用。积水在排入河道之前,在绿化带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净化。海绵城市给人带来诸多便利,可以减少地表径流,缓解城市内涝,补充地下水,可以解决城市水环境污染问题,可以修复城市生态环境,缓解城市热岛和雨岛效应,也可以增加城市绿化,美化城市环境。
现关于“海绵城市”建设调研团队的线下走访工作已告一段落,此次线下调研活动的圆满进行,离不开当地居民的配合。接下来团队成员将开展线上查找资料活动,了解全世界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优秀案例并总结分析。希望大家都可以更多地了街到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一起为抗洪减灾做出贡献。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353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