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夏季,超强降雨,河水暴涨,洪涝灾害一直困扰着广大人民群众。截止到6月15日,今年的洪灾预警造成852.1万人次受灾,13.8万间房屋不同程度损坏,622千公顷农作物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206.7亿元;截止到7月7日,在强降雨的影响之下,我国多地都出现了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的情况。自古,人择水而居,城因水而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如何解决极端天气下,城市面临的防洪排涝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
安徽某一路段被淹没。 安徽师范大学 李梦梦 提供
由此可见,海绵城市的建设愈加重要。2012年4月,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海绵城市”概念首次提出,2013年我国城府提出了建设海绵城市,2014年住建部出台《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2015年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名单正式公布,2017年“海绵城市”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以及仇保兴发表的《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则对“海绵城市”的概念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
海绵城市示意图。 ( 安徽师范大学 王倩 提供)
“海绵城市并不是一天就建成的,海绵城市可能需要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解决。我们也不能因为这次水淹了,就说海绵城市的试点失败了。这些海绵城市试点,都有一定的示范作用。但是,这个示范意义大多是局部性的。生态水利和国土海绵系统建设是根本出路。”俞孔坚说。
当然,城市不同,特点和优势也不尽相同。因此打造“海绵城市”不能生硬照搬他人的经验做法,而应在科学的规划下,因地制宜采取符合自身特点的措施,才能真正发挥出海绵作用,从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
故此次,安徽师范大学生环学院关于“海绵城市”建设调研团队将针对安徽省不同地区的受灾程度调研海绵城市建设的优势及意义,同时宣传海绵城市相关知识及环保理念,加速海绵城市建设进程,海绵城市建设,我们携手共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352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