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全国发生多起因聚餐导致的聚集性感染,这些,一再证明使用公筷的必要性。为了大力推行公筷的使用,人人参与到“公筷行动”中来,7月30日上午,烟台大学人文学院“满天星”疫情防控调研团走进清和社区,对居民进行公筷使用的宣传。
上午9时,“满天星”疫情防控调研团在社区工作人员贺新芳女士的带领下,领到了社区准备好的公筷宣传海报和相关宣传资料后,通过在小区广场内的宣传栏张贴宣传海报、对周围居民分发公筷使用推广宣传单以及口头宣传的方式对居民进行公筷使用知识的普及。居民们对队员们的公筷宣传很感兴趣,纷纷加入讨论,很快队员们的身边围过来了很多人。“疾控专家曾做过一个对比实验,使用和不使用公筷,菌落相差有的高达250倍。”队员李芊芊对居民说,“所以聚餐聚会使用公筷是很有必要的,一定程度减少了病毒的传染。”居民们对此纷纷点头赞同。在宣传过程中,队员们发现大多数居民都是了解并且赞同在聚餐聚会时使用公筷的,但是却一直没有付诸实践。居民张阿姨说,“不是不想用,因为聚会的都是熟人,大家都是老朋友了也不好意思使用公筷。”周围人也表示是这种情况,如果别人都不用,只有自己用公筷会显得自己有些格格不入,有些矫情。“满天星”的队员们对居民的这种意识通过专业知识并且结合相关案例进行纠正。
图为“满天星”疫情防控调研团成员为社区居民讲解公筷使用的必要性,得到了一致性认可。(通讯员 刘阳摄)
不好意思用,说明“大家都用”的风气,还不够浓。在围桌共餐之下,大家看似亲密无间,实则埋下了健康隐患。使用公筷,并非矫情,而是基于科学的明智之举。不使用公筷,其实是变相帮助病毒细菌扩散,增加疾病传播的风险。眼下这场尚未结束的疫情,让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常消毒等成为共识,可在使用公筷这一关键细节上还差一些火候。
使用公筷并不是疫情期间的权宜之计,而是一次文明用餐的变革。在此次“满天星”实践队的宣传下,清和社区的居民认识到使用公筷能减少人群唾液交换几率,减少传播性疾病的发生概率,是一项切实可行、简单高效的减少病毒传染的方式。队员们也通过自己的行动再次证实了防控疫情,从细节做起、从基层做起。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349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