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建院九十周年,我院组建了“访贤思齐”校友专访实践团队,通过采访优秀校友、了解优秀事迹,汇集校友才智,激励在校生以优秀校友为学习榜样,邀请广大校友和在校学子携手共创学院的美好未来。8月10日上午,实践团队宋良玉、陈晴、杨欣茹、马思烨等一行与我校外国语学院2012届本科生、现在外交部工作的赵立学长开展交流,主要情况如下:
团队:首先想请学长讲讲初入校园的情景。
赵:初入校园的情景至今仍让人难忘。当年我是作为一名保送生在4月份就到外国语学院报到,提前体验了大学生活。当时入校时内心充满了期待,那段时间上了一些专业课,也听了很多讲座,深深感受到了校园内浓厚的学术氛围,也对大学生活有了初步认识。
团队:学长在校期间印象最深刻的经历是什么?能否分享一些感受?另外,对参加社团活动有什么看法?
赵:在校期间印象最深刻是我大二时下定决心提高成绩的那段时间。每天早出晚归,坚持在小树林背书,严格按课表上课,课后到法学院或公教楼上自习。就这样坚持了大半年时间,成功把专业成绩、综合绩点提高到了专业第一,拿了国家奖学金,还通过了外交部遴选考试。那段经历对我此后的学习、工作很有借鉴意义。学习、工作的每个阶段都有一种简单模式,用一句话总结就是设定一个目标、付出足够努力、取得相应收获。关于参加社团活动,我本人持积极态度。我在校期间参加过演讲口才协会和书法协会。社团活动对大学生活肯定是必不可少的,参与和组织活动的过程也会有学习和进步,组织协调、交流沟通等方面都可以得到锻炼提升,也能交到很多朋友。但也有必要注意把握其中的尺度,平衡好学习和课余活动的关系。
团队:学长谈一谈对于在校生未来职业规划、考虑是否读研和留学的建议?
赵:要进行未来的职业规划,从个人层面讲,首先要搞清楚自己到底想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实现什么样的愿景、过什么样的生活。要知道自己有哪些“底线”,最好能对自己的学术能力、经济条件、备用选项有一个全面的权衡,这样才能提高规划的针对性;从宏观层面讲,建议尽量多了解一些相关背景信息,例如:国家在教育、就业方面有哪些方针政策?毕业时可能面临什么样的宏观经济和就业形势?大形势对自己有什么潜在影响?继续接受教育、留学是否使自己更具优势?总体来看,个人规划既取决于个人理想与具体选择,又与宏观环境息息相关。这两年毕业的同学们可能就需要考虑疫情影响、经济和就业市场形势,以及研究生教育普及程度越来越高的社会现实。
团队:学长认为大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品质?在校期间如何加强能力培养?
赵:首先,听、说、读、写、译这五方面的专业素养或多或少都是外语专业毕业生的立身之本。专业知识过硬,核心竞争力才能强。目前教育电子化、社会化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学习外语已经不再受“专业”限制,也很难说会有“专业垄断”优势,所以大家更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第二,要加强能力建设,“技多不压身”。学习本专业的同时,对其它专业的知识也应适当涉猎。能力建设没有规定程式,并不是一定要做到什么,而是要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将力量聚焦在一起,付出足够的努力,功夫到了自然就能有收获。第三,不能闭门造车。不管学习到哪一步,最后总要走上社会、从事工作。在校期间,既要多读书,也要适当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锻炼自己,并注意总结反思,从做过的事、犯过的错中总结经验教训。
团队:学院即将迎来九十年院庆,学长对母校有什么样的祝福和期盼?对在校学子有什么样的寄语?
赵:外院经历九十年风云变幻更显生机盎然,正在以空前自信的步伐笃定向前,既放眼国际,又根植华夏,为国家育人才,为民族谋复兴!一代代外院人即使历尽风雨洗礼,也必心志弥坚,秉持山之魂、海之韵,昂首阔步,勇敢前行!借此机会,再次感念师恩,衷心祝福外院实现新发展!
也想对学弟学妹们说:理想总在远方,前程始于足下。勇敢迈开步伐,人生由己塑造!
【后记】通过了解优秀校友求学经历和人生感悟,我们对如何进行学习和职业规划、如何加强在校期间的能力建设有了新的体会。同时,寻访活动也能有力加强校友与母校的联系,体现薪火相传的山大人情怀,期待通过系列寻访活动进一步汇聚校友才智,为建院九十周年庆祝活动增光添彩。
(文/马思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325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