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手工艺”李可心三下乡个人感悟

来源: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手工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 作者:李可心

(通讯员 李可心)夏风暖暖,树荫浓浓,带来了七八月的盛夏。伴着明媚照耀的暖阳,2020年7月19日,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主办的暑期“三下乡”服务实践活动拉开了帷幕。

7月14日——7月19日,是各实践队伍队长申报“三下乡”项目的时间,各位队长填写申报项目的策划书,向上级院系申请。直到7月28号,2020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入选团队名单,筛选完毕,总计19支队伍脱颖而出。

对于我来说,这是我第一次想要参加暑期“三下乡”活动。以往的假期,我都是或休息或自己去工作。这也是我第一次参与团体活动,不同于社团,“三下乡”更多是实践和团队合作。

我在19支队伍中选择了“手工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伍,提交了申请资料并进行了面试,最后得偿所愿加入了队伍。为什么选择“手工艺”呢?对于我来说,手工是我的兴趣所在。平日里,我也有亲自动手做过一些手工,诸如剪纸、乐高、3d纸板、玻璃丝编织等等。但这次活动的主题“蓝田瑶族乡”和“织带仔”。说实话,我一开始并不了解。但查阅了网络上的资料后,我发现,织带仔不仅仅是一门传统手艺,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这么重要的少数民族文化,在此之前,我却从未听过。我顿时来了兴趣,希望通过这次“三下乡”活动能更多了解。

一、“云下乡”困难重重

8月2日,我们队伍的活动正式开始了。通过一早队长开展的动员大会,我逐步了解我们这次“云下乡”的实践过程,不禁觉得困难重重。以至于,我们在第一天就遇到了困难。

(一)资料搜集困难

第一天,我们服务实践小队分工合作。一分队就“人们对蓝田瑶族乡织带仔的了解程度”这一问题收集资料并开展讨论,另一分队则围绕“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蓝田瑶族乡——少数民族生态旅游”进行调查。在我们展开线上搜寻后,很不幸地发现有关广东惠州蓝田瑶族乡的信息十分地少,更遑论相关访谈了。我不得不变换搜索词,从第一页慢慢往后找,从新闻网、搜狐网等寻常网站到龙门政府网,在这样耐心地搜寻下,大家不止从网上找到了资料,还发现了相关公众号、文章等等。

(二)线上联络困难

光靠网络搜寻,资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服务实践小队从第一天起,便开始联络蓝田瑶族乡相关负责人。可惜,蓝田瑶族乡的非遗负责人工作繁忙,又恰好撞到创文活动,抽不出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的工作进展不得不再次推迟。

二、集思广益不放弃

虽然第一天就经历了重重困难,但我们并没有放弃。在群里积极讨论,互相分享所查资料。在大家的一言一语的探讨下,我们顺利地完成了“人们对蓝田瑶族乡织带仔的了解程度”和“蓝田瑶族乡开展生态”调查问卷相关题目。另一小分队也继续坚持联络蓝田瑶族乡负责人,在朋友圈、网络上展开了积极转发和宣传。即使大家或多或少地遇到了困难,但从来没有一个队员说累和放弃。每当遇到困难,群里的成员都会想办法解决,大家互相鼓励互相帮助。这是我这七天感到最开心和谐的地方。

三、挑战与互助

每天的工作结束后,队长都会集结队伍成员,或分享或吐槽工作上的事情。大家一开始都很拘谨,毕竟是线上活动,只能通过网上会议见面,通过微信聊天联络。隔着屏幕,多少缺乏点真实体会。

但是队长给我们开了个好头,我们纷纷开始倾诉:搜寻资料的困难、写稿子对线上内容的苦恼、投稿多次被拒的艰辛以及联络负责人一次次被鸽的难受。

在这样氛围下,即使隔着屏幕,我也能真真切切感受到队友们的心情,我们小队的联系也在这其乐融融之下更近一步。

同时,每个人都有不同分工。我发现,对于分配给我的工作,我之前几乎没有接触过,这对我来说不止是一种尝试,也是挑战。我是负责调查问卷的制作、发放、收集和分析工作,一开始我并不知道要怎么制作,而且还有一个要求是跳转选项。但我认为这不是件难事,大家都会做,我也可以去学习,制作完收集也是一个问题,因为很少人喜欢填网络问卷,但这个收集数据我也通过互填社区解决了,到最后的分析报告也没有问题。公众号推文、新闻稿、海报也是同样,对于我来说都是第一次。网络搜寻相关制作的工具,参考排版,寻到高清图和动图,创建文章;新闻稿则搜寻新闻体格式,依照实事用书面的语言客观描写,最后在队伍成员的修改下也顺利投稿通过了;至于海报,也是寻找蓝田瑶族乡的图片,搜寻合适字体,通过ps排版编辑完成了。

我其实对于自己不擅长或不会的事情,都会感到害怕,怕自己完成不好。但在这一次次地独立或互助下完成任务后,我发现,在这个信息网络发达的社会,其实不需要怕自己不会做什么。任何资料和学习方法都可以通过网络查到,只要肯去搜寻肯去学习。而当你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学习,并完成后,你会感觉非常有成就感。不怕做错就怕不做。

四、感受蓝田瑶族乡的文化习俗

所幸在最后,我们还是联络上了蓝田瑶族乡织带仔非遗文化传承人——朱木恩阿姨。当听到同意采访的那一刻,我们每个人都欣喜万分,在这个无数次被鸽的失望后,只有朱木恩阿姨是第一个。朱木恩阿姨不怎么会用腾讯会议,普通话也不标准,但在谈话中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她那份坚守织带文化,传承文化的热切心灵。

在视频中,朱木恩阿姨还向我们展示了织带仔编织的过程。她使用的是一种经典的编织方式,用一根扁担卡在门框,起到固定作用,再把带仔的一头揽在担杆上,另一头揽在腰间,用梭子拨顺纱线,织出经纬。她的动作十分流畅,看似毫不费劲。但通过这几天的调查,我知道,织带仔不仅是脑力活,还是体力活。由于带仔在没有使用之前是不能剪断的,所以编织前先要确定带仔的用途,然后确定其长度、宽度。在编织的过程中,每一步纬线都要横过经线,织一行,就要用梭子用力压紧。在压线时手、腰都要用劲,其实并不像看起来那样轻松。但朱木恩阿姨自十六岁开始学习织带,仅两年时间上手,到如今已经有几十余年了。

她的手艺不可谓不精湛,同时朱木恩阿姨也不会敝帚自珍,更没有穿女不穿男等特殊规定,只要有耐性,不怕苦,愿意学的,她都肯教。

五、总结体会

在这七天的“云下乡”旅途中,我不仅透过网络和视频感受到了蓝田瑶族乡的山山水水,仿佛置身其中,山,水,泉,瀑,湖等一应俱全,让在城市中看惯高楼大厦的我,心生向往,还在和织带仔传承人朱木恩阿姨对话中感受到了织带文化传承的不易,和老一辈艰苦卓绝,不怕苦,精心雕琢的工匠精神。

在这七天中,有过很多很多困难,但都在大家的帮助下一个个解决了,这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我们小队15个人,从起初的拘谨陌生,到如今的协调合作,这些时光弥足难忘。我也在这个过程中,尝试和挑战,学会了以平和、向前的目光面对生活、工作上的难关。

最后,我认识到,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有很多大大小小的蓝田瑶族乡,他们留下坚持的文化传承,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了解和宣传。对此,我们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到,希望以后能亲身体验,感受少数民族的文化风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173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各取之所需,共节之所弃

2020年11月1日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2018级生物医学工程1班团支部成员在青春广场集合,开展了以“各取之所需,共节之所弃”为主题的团支部立项活动,此次活动同学们参与积极性高,旨在…… 福大18级生医1班 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厉行光盘行动,共画节约风尚

2020年11月1日,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2018级生物医学工程1班于福州大学青春广场设点,开展了以“厉行光盘行动,共画节约风尚”为主题的团支部立项活动。此次活动由18级生医1班团支部策…… 福大18级生医1班 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竞答共知疫,青年同战疫

总有一种力量激励我们前行,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泪流满面,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亿万中华儿女万众心,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为了再次提醒大家疫情中的注意事项,提高大…… 福大18级生医1班 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助力防疫宣传,践行青春使命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力以赴,共克时艰,我们常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是啊,我们有冲锋前线的钟南山院士,一线的工作人员,更有许许多多的青年人,生于非典,…… 福大18级生医1班 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助防疫宣传,履青春使命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力以赴,共克时艰,我们常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是啊,我们有冲锋前线的钟南山院士,一线工作人员,更有许许多多的青年人,生于非典,抗…… 福大18级生医1班 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记疫助宣传,青年履使命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力以赴,共克时艰,我们常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是啊,我们有冲锋前线的钟南山院士,一线工作人员,更有许许多多的青年人,生于非典,抗…… 福大18级生医1班 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一线显疫情,永怀爱国心

2020年,注定是不太平的一年,澳洲大火,世界疫情,但是面对疫情,中国没有退缩,我们展现出了作为一个世界大国的责任和担当。2020.1.23,武汉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1号通告,10时起机场、火车站…… 福大18级生医1班 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防控疫情,同舟共济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中国人回家团圆的脚步,使全中国人民人心惶惶。自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党中央、国务院作出重大部署,全国上下众志成城。为给…… 福大18级生医1班 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劳有所得”团队开展社会实践 ——烹年夜饭,悟劳动之美

近日,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劳有所得队组织了一场劳育社会实践活动,参与者们在春节期间亲自动手制作年夜饭,在烟火气息中感…

智粮速运:智能化技术助力粮食运输升级,赋能乡村振兴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智粮速运助农团”于2025年1月13日至2月12日成功完成“散装粮食高效智能化运输”项目实践,聚焦粮食运输领域…

驿站爱心服务,共倡核心价值

“爱在红柽柳,原为黄河口。“本次我的社会实践活动内容,是跟随服务于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恒瑞文化广场爱心驿站的红柽柳志愿…

寻迹黄河畔,传承革命心

为深入了解黄河文化,传承红色精神,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春和景明”社会实践队于2025年2月5日走进山东省东营市黄河文化…

曲园学子三下乡:探寻华侨文化,领略交流魅力

2月5日,“承古韵遗风,启新程芳华”社会实践队踏入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参观之旅,深度领略华侨…

最新发布

学习《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文章所感
2020年5月4日,《中国青年报》在头版刊发《习书记邀请我们返家乡搞农村调研——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一)》,在原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习近平主席写给河北农大正定籍同学信的原文。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在读完这…
云端相聚,同心协力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暄和云实践服务队专访支教教师
2020年7月,华南师范大学21名志愿者相聚于暄和云支教服务队,为学生们开展暑期夏令营课程。来自天南地北的队伍成员们的专业也各不相同。以此为契机,暄和云支教服务队向来自文学院的内蒙古志愿者闫语和来自音…
安阳工学院三下乡 保护野生动物,禁止食用野味
在这颗蔚蓝的星球上生活着许许多多的生物,人类本就该和野生动物成为朋友,而不是用猎杀捕食去残害它们。野生动物作为地球的一份子,也享有生活的权利。本着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生物与食…
滁州学院大学生疫情期间心理健康调查新闻稿
滁州学院大学生疫情期间心理健康调查新闻稿2020年暑假期间,因受疫情控制,由李漫兮同学带领的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成立了线上调查小组,此次调查的主题是大学生疫情期间心理健康,此次的线上调查我们共随机抽…
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浙理工新传学子回藏助学逐梦
“聂日雄乡的同学们其实都非常热爱读书,但总有因为无法负担学费而选择放弃梦想的人。这次我们回到家乡,就是为了给大家宣传一些国家的,以及我们自己切身体验过的浙江的,浙江理工大学的资助政策,希望通过…
安阳工学院三下乡 保护野生动物 我们在行动(1)
鼠年春节,本该热热闹闹阖家欢乐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步伐。消毒水、口罩、避免聚集、居家不外出……而这一切的源头都是“吃野味”。近几年来,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人们在吃喝享乐方面的…
走访蓝田瑶乡,宣扬织带文化
(通讯员李可心)夏风暖暖,树荫浓浓,带来了七八月的盛夏。伴着明媚照耀的暖阳,2020年7月19日,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主办的暑期“三下乡”服务实践活动拉开了帷幕。7月14日——7月19日,是各实践队伍队长申报…
点穴式施肥效果的测定
2020年8月17日,青山竹海团队在遂昌县三仁畲乡妙高山的毛竹林试验田对采用点穴式施肥方式所培育的毛竹进行新一次的数据测定。并想要通过数据采集以及多次实验的方式来对该技术进行改进,进一步提高毛竹林对有…
决胜年溯扶贫策,新百年扬制度越
2020年是中国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为调研精准扶贫的可复制化经验,坚定大学生制度自信,西北工业大学十八洞村扶贫调研实践队于7月15日来到精准扶贫的首倡地——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围绕“一村、一品、一…
佛山大学生宣传垃圾分类知识 助力建设美丽农村
中国大学生网报肇庆8月12日电(通讯员李淑怡刘嘉浓)垃圾分类作为一种生活“新时尚”,除了在大城市实施“小区撤离垃圾桶,定时定点投放”之外,乡村也应该进行垃圾分类知识的推广和普及,因此“医”心予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