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若要真正去了解,便去行动,用双脚、双眼、热爱去真真正正地体会一次。那是我的家乡,19年,不管我去到哪里,不管我是赞叹过非洲的狂野,上海的浪漫,美国的包容,都终究会回来,去找寻永远为我留下的一盏灯火。
记得上小学那会,每每放学回家路过老人会,总是我最恼的时候。那群老人总是抓着我,不让我走,说一些或教育或调侃的话,我奋力又抓又挠从他们手上挣扎出来,一把跑开老远,对着他们得意地做着鬼脸,嚷嚷着在今天看来特别不礼貌的童言无忌。长大后,我似乎对那个小角落,记忆中坐满一堆凶神恶煞不依不挠的老人的小角落始终抱有抵触。那么今天呢?他们或许就是这个村的历史,是村史大树的一圈圈年轮,时光以故事为墨,淡雅泼洒在他们的心上。
我不再是9岁的小女孩了,我已经19岁了。我决定再走过那个小角落。我走着,脑子在想象着些什么,却终是空白的。
我站定,怔了怔,没有人一把抓住我非要我听絮絮叨叨了。他们抬头,迷茫地看着我。这儿有许多面孔完全陌生,可能是曾经强壮的人也一步步踏入老年队伍了,一步步踏入这个小角落。而熟悉的面孔,皱纹确实年轮一般,又添几轮,他们精气神似乎不再那样嚣张了,只是对我笑笑。还有的人,或许已经去往另一个世界了吧。我笑笑,从书包中取出了一些老式糕点,也坐在了一张矮凳上,和他们一块,我把想问的想了解的一股脑都抛出来,老人家们似乎很开心能有年轻人和他们交谈,每个人都很热情地说了自己的见解和故事。
他们一声声述说和偶尔的动情的泪花,清晰了我许多模糊的记忆和一知半解。是啊,我看着村庄一栋栋的小洋楼,我看着工厂林立和夜晚街市的繁华,似乎忘记了曾经贫穷如何噬人心骨,逼人入绝境的。我的家乡,是东南丘陵上一块贫瘠的土地,在那个农业时代,村民卖红薯,吃着红薯片,红薯粥,因为除红薯,无作物可丰收。这靠海的人们,便投身海上丰腴的土地,可尽管披星戴月劳作,突如其来汹涌的海浪吞没过茫茫大海一艘小船和眼望灯塔的最后一声呻吟,饥饿如秃鹫还是那么赤裸裸地跟着每一个人。惠安的女子们,更是不被允许展示女子的柔弱,丈夫远去的船舶不归岸,她们柔软的肩膀就能扛起万担,抬石用锄头一下一下修建起“惠女水库”。
今天,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每一个角落,“美丽乡村”的建设,脱贫攻坚的战役,国家、政府、每一个人民的努力,我们有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可多少人,以为这一切来之容易,不懂珍惜,也不思如何继承开拓。政府看到了江阴镇那片海终年不冻,毗邻台湾,上达太平洋,水深吞吐量大等优点,投资建设了“江阴港”,这个国际港口又带动工业园的发展,进而是酒店餐饮等配套设施的建设。而惠安女也凭借奇特服饰、勤劳精神国内外闻名,从而发展起旅游业,定期开展文艺活动和画展汇演等,既进一步宣传了惠女文化,也发展了经济。三坊七巷子也在保护文物和发展经济间找到一条出路。
我的家乡,现代给了她繁华的外衣,可她风骨中镌刻的淳朴民风、特色文化不移不改。
我看家家户户门前还是会养养鸡鸭,种种小田,做着传统的农活。我想,富起来的老人家尚且勤劳,我身为年轻人怎么能是他们辛苦争取来的富裕娇生惯养的产物,于是我走进了许多人家中,帮他们浇地、除草、喂养鸡鸭、剥玉米、为牡蛎除壳、学习制作家乡传统美食“海蛎饼”。我低下头,看着这片土地,这才是表达热爱的做法吧。
从老人骄傲又刚毅的脸上,从江阴港装卸停泊货船上货物的工人中,从三坊七巷游人如织又保持古色古香中,从惠安女勇于开拓发展新模式又勤劳如旧中,我知道,击垮人的从来不是贫穷,而是不思进取、坐以待毙、冥顽不化、不懂变通创新的人。家乡的乡亲们有梦想,又愿意用双手双脚去一步一个印记地实践,用汗水浇灌梦想的种子,就会迎来命运的春天,雨润万物阳光温柔的春天。而国家政府始终秉承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人民谋福利谋发展,下到基层,到每一落贫困农村的每一户人家中去,并集结号召领域专家出谋划策,改革开放的春风就能吹遍每一户人家,“美丽乡村”建设与“脱贫攻坚”就不是空谈的伟大鸿图,就能分解成一个个小小的计划,从而一步步实现大目标。
贫贱中简朴不难,而最让我感动的是,这个已经一定程度上小康起来富起来的小镇,民风依旧那么淳朴。先人那布满老茧的双手应该是颤颤巍巍地记录下了祖祖辈辈的艰辛,并一代代传承后人,告诫他们,什么是忆苦思甜,什么是永远正直节俭活得清清爽爽的“家风”。所以每个人都那么热爱自己的村庄,邻里那样友好亲如兄妹,家家户户还坚持做着一些农活。走在路上,树和房子都已经时过境迁了,可由每个人透露出来的“乡风”依旧,令人感动。
时代发展了,年轻人鱼贯涌入大城市,但小乡村和小镇永远是他们记忆的归属点,是疲惫的港湾,让每个人既能找到回乡村记忆,又能享受现代服务,是“最美乡风”永远不过时的坚持。我愿以热爱为养分,去弘扬并传承我的乡风。愿10年后,20年后,当我远走再还乡时,我的每一分记忆仍活在草木晶莹的露珠上,活在潮起潮落上,更重要的是,有我努力让家乡更好的痕迹。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072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