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以来,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大部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为了解少数贫困村落发展情况、村民生活状况,助力脱贫攻坚,7月25日,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聚心绘梦”实践队到达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滑集镇南杨小村,开展了为期7天的调研访问,并对当地贫困户进行帮扶工作,为新农村建设尽一份力量。
根据村干部的介绍,实践队员了解到,由于安徽理工大学党委高度重视党中央和安徽省关于选派驻村扶贫工作队到定点帮扶地区进行脱贫攻坚的要求,校方本着“硬选人,选硬人”的原则,选出了以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虞尚元为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另设副队长黄敏,扶贫专干杨显成。该队伍于2017年4月28日进驻临泉县滑集镇南杨小村,为该村的脱贫工作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为“户脱贫、村出列、县摘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随后,实践队员在带队教师的引领下,走访了三户村民住宅,为他们送去了食用油、大米等生活物资,并对他们的生活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了解。
空巢老人不独,留守儿童不孤
实践队员与带队教师手提生活物资送入第一户人家时,屋内的老奶奶欣喜地走出门迎接他们的到来。
带队教师与实践队员对老奶奶进行了亲切地问候,详细询问了近期生活状况和健康问题,而后得知,她的丈夫早年去世,儿女在外打工,留下她与孙子两人在家,是贫困户中最特殊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老奶奶和蔼地回应着实践队员的问候,并对此次访问充满感动与感激。
直面缺陷与疾病,克服艰难与困苦
在村书记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与带队教师走进了第二户人家。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破败的红色土砖房子和斑驳不堪的灰色墙壁。住在这里的夫妻俩生活困窘,屋子里几乎没有现代化生活设备的痕迹。房间内只有一张用砖头架起来的木板床,生活条件十分艰难。
在与他们的对话中实践队员了解到,这户人家的丈夫已经瘫痪多年,失去了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妻子多年不离不弃,担当家中顶梁柱,照顾丈夫的生活起居,赚取家中生活支出。实践队员与带队教师在房间里与他们交谈着,耐心地询问着家庭状况,倾听着他们对生活的描述和期望,给予的关怀话语温暖着在场的所有人。
妻子告诉实践队员,国家不仅在生活上给予他们帮助,同时也在社会保障等方面提供了很大的支持。正是因为这样,他们才不必担忧突然到来的意外和伤痛会拖垮家庭,生活才能得到保障。
始终关注贫困群体,保障人人都能享有健康,是打造医疗保障网的出发点和重要使命。消除贫困人口因病致贫返贫现象,才能让保障网越织越密,稳稳地托起每个人的健康梦,最终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年老不褪色,党性映初心
第三户人家的老奶奶是一名老党员,她亲切地接待着每一位来客,并和带队教师坐在床边交流起以往或喜或忧的生活往事。在和老奶奶的交谈中实践队员了解到,她的丈夫早年去世,儿女常年在外务工,不在她身边,所以生活非常孤单。
当聊起过往党员岁月时,老奶奶的眼睛和语气里都透露出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她说;“回忆起以前的日子,现在的生活是当初想都不敢想的。这些都多亏了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我的亲人都外出务工了,村里的干部和群众对我比对亲人还亲。”
几十载光阴在弹指一挥间流逝,但初心应是不因时光洪流冲刷而改变的。正如叶嘉莹女士所说“卅载光阴弹指过,未应磨染是初心。”我们不难发现,不论身处何时何地,作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初心一直都在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我的精神和观念的发展,并对往后的生活发挥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访问结束后,老奶奶和带队教师站在门前的党徽下合影,记录下两代党员的亲切交流时光。
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采取积极的扶贫措施,极大地改善了杨小村人民的生产生活状态。“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昔日的贫困县已经逐渐向小康迈进,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相信在各方位的努力下,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伟大目标定会早日实现。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997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