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曾经经济基础薄弱、脏乱差典型、几乎是街道最落后的村,经过短短几年,就成为了街道先进样板村、跻身精品村建设行列,浙江省临安区玲珑街道的崂山村,是如何实现的?浙江农林大学“探崂山蝶变,索乡村振兴之路”暑期社会实践团于7月5日走访崂山村,感受精品村建设成果,探究取得高速蝶变背后的内生机制,以期总结出其可持续、可复制的模式,为其他地区乡村振兴供思路、经验。
初悉乡村治理机制
上午,抵达目的地。团队成员有幸与全体村委干部一齐在会议室中交流讨论。村书记热情的介绍,使队员首先对这届新村委班子有了初步认识。自上任起,书记就拍案定下了崂山规矩:开班子会议时,各抒己见,无论职位高低,以最有道理者为准,内部可以有争论,但最终须达成统一,只要走出会议室,就要人人口径一致;决策过程遵“三步一同”——村书记和主任得先达成一致意见,再交与全体班子成员讨论修改,肯定后再召开村党员代表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作表决,通过后即开始试行,并上报街道办。队员认为,这有利于集思广益,提高参与积极性,决策民主性。
围绕乡村振兴总要求,领导班子以对村民负责、利村庄发展为核心内容,确立了高标准建设的总目标。面对当时集体资产几乎为零、毛竹几乎是村民唯一收入来源的落后贫困村,村领导依然下定决心,向村民借了一笔带息启动资金,就开始行动起来。听村民们评价,整个班子有信心、有干劲、作风硬朗:修路征田时,村干身先士众,率先上交自家良田;三改一拆时,村干们带头拆棚屋、清废材……绝不变相操作,一视同仁:始终秉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由村民定统一的赔款标准、再由组长代表大会表决、三分之二通过后才能归档;村账目细则每月公布;定期召开户主会、村民座谈会……及时了解民声需求。
在书记、主任的精干领导下,整个班子不断向他们学习工作经验,成员之间相互探讨工作方法、互促互进。
有效的乡村治理模式,不仅获得了老一辈们的大力支持,还吸引了乡贤的回流。大家共同扎根家乡助力乡村发展,一片向好态势,获得了街道、区领导的肯定。图为队员与村委班子成员在会议室交流。
了解产业发展进程
会后,队员们在崂山村郑主任的带领下进入他的香榧苗采穗圃参观。放眼望去,可感规模之大。遮阳幔的呵护和喷灌的调控下,成片的容器苗绿意盎然,队员还惊喜地发现许多株已挂满累累硕果。实践团带队老师还针对香榧苗的修枝、栽培管理等方面为郑主任及一些种植户们提供了指导和建议。
曾经,村民收入主要靠卖毛竹和竹制品,但这些年毛竹林退化严重、收益低下。如何使村民致富、提振村庄经济?郑主任规划了发展思路:以林向改造实现经济林转型,并以农旅结合为总目标形成产业主导。基于临安榧树生长悠久的历史及浙江农林大学相关教授实地考察后,郑主任大胆尝试,决定种植香榧。为此,他创立了野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并与浙江农林大学合作。由校香榧团队为其提供经选育的优质香榧苗,并教授公司员工(以村民为主)技术知识。除了栽培品种新颖的香榧苗接穗条对外销售,公司还在基地里套种覆盆子,引种各式水果苗。成熟季节,游客络绎不绝,着实为村里带来了一笔收益。这也带动更多的农户自发把一些毛竹林区改造为香榧种植地,间作新式蔬果品种。为帮助更多村民,村里还为村民免费分发植株苗,并定期邀请农林专家开展培训讲座;村民栽种后,经验收成功者还可获奖励补贴。从原来的不敢种不会种到如今的会种愿种乐种,靠着自家土地让钱袋子越来越鼓,村民们信心更足,对这届村委领导也更信赖了。今后,崂山村欲进一步栽培优质香榧苗木,以期引领香榧发展新方向;进一步形成“花果山”,结合“种养加”模式,推动原生态产品自产自销;同时,打造“隐居崂山”——新型特色民宿项目,助农民多渠道、多元化增收。
图为郑主任的香榧苗。
感受生态宜居建设沿革
队员了解到,原本只能通行一辆车的狭窄村道,在新班子上任后扩建至12米、铺上了沥青、拆除两旁的杂棚,近年来都未曾再发生过大型交通事故。原先“晴旱雨涝”的水道,不久前竣工后,不仅保障了泄洪安全,避免了之前一发洪水就冲田毁房、还得村干们带头跳入河中以身堵截的危险,还在水道里养起了石斑鱼。得益于村内生态保护到位、禁渔惩处措施严厉,目前这批鱼已经能自我繁殖了。后山上一片古树从零七年开始请专家修治、挂牌,古松公园也正在规划建设中。
队员们还走访了村落,家家户户庭院整洁、花团锦簇,通过与村民的交流得知,村里会统一发放各式花苗、为评上“最美庭院”的家庭发奖金。这些鼓励措施下,村民种花、打理的积极性高涨,邻舍间还总会互相讨要花籽。各户人家门口还都被设计了一个造型、花式各异的大花坛,据称,底下已铺埋好“上改下”的各路管网。
在“垃圾分类”的口号下,村里定期请专家为村民普及相关知识,每户门口配备一个由竹片制成的环保美观垃圾箱,内置两个垃圾桶(易腐和不易腐垃圾),易腐垃圾会被用于山地堆肥,其余则由保洁车统一收集运往村内的垃圾固定投放站点。实施以来,垃圾投放点已由原来的二十一个削减到四个,垃圾总量也已减少一半。接下来,朝着“垃圾不出村”的目标,村里还计划建垃圾回转站。
村里还建设了老年食堂,价格优惠、菜肴新鲜,关照了老年人的饮食,也减少了外出子女的担忧,是人人称道的民心工程。老人们每每感激地夸赞村干们时,也不忘感叹:“感谢党的领导啊,政策好啊!”
体味乡风文明建设成果
走进村内的文化礼堂,陈列的精巧竹制品是曾经村民靠双手和智慧勤劳打拼的见证;一卷壁画描绘了村第一任老书记带领民众建设崂山、创造幸福生活的历史。队员们感受到,一种坚韧乐观的品质在延续,一种无私奉献、舍己为公的精神一直在传承。
走访村民时,队员们还见到了祖传四代的高粱酒酿制工艺;听闻村里的竹筒饭已经入选了非遗……除了这些乡土特色,村里还举办老年节、村民座谈会,聊近况、普及最新方针政策。据反映,村民素质逐年提高。
图为朱书记给队员讲述崂山村历史故事。
研析现状,展望未来
参观学习后,队员们就崂山现行模式是否可持续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了一些有待优化的方面,并对其可复制性的模式作了经验总结。大家讨论认为,以农旅结合为主导产业的经济模式前景可期,也可以考虑拓展林下多元经济,引入森林康养等新兴项目;经济振兴可增强乡村拉力,因而在人才引流、乡贤回流等方面还需增加举措;村里社会保险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等。
相信在村领导班子的满怀责任担当、气魄、远见的带领和一心为民的情怀下,全体村民积极配合,齐心助力家乡建设发展,心中充满希望、脚下充满力量,将共同打造出一条乡村振兴的特色之路。
图为成员与村委们的合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876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