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文明社会暑期实践小组于东沁阳村展开活动
中国青年网信阳7月28日电(通讯员苏冰艳张思淼)
为调查人们对垃圾分类的了解并提高其重视程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赴平桥、漯河、南阳暑期社会实践团于7月28日在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东沁阳村展开活动。
28日早上9点,小组成员到达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东沁阳村,该村为河南省焦作市垃圾分类示范村(如图一所示)走进东沁阳村,感受最深的是村里的环境卫生搞得好,大街小巷,干净整洁,最醒目的,是每家每户大门口一排不同颜色的垃圾桶。村民指着自家门口的一排垃圾桶(如图二所示)告诉小组成员:“1号桶(放)瓜果皮、菜叶;2号桶剩馍剩饭、骨头;3号桶纸类、金属、电器、玻璃;4号桶硬质薄膜、彩色包装袋;5号桶糖纸、湿巾纸、尿不湿、无纺布、卫生间垃圾;6号桶,过期药品、化妆品、医疗废物电池、灯泡等;7号桶,放煤球的。”由此可见,该村垃圾分类工作进行得还是比较顺利,细致入微的。
上午12点,小组成员在村委会了解情况,得知东沁阳村2017年被确定为全国零污染村庄试点村。为了使村民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党员干部带头,志愿者深入每家每户教育、引导,村里还出台了垃圾分类评分及积分兑换办法,一月一评比,并将结果张榜公布。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东风:“村里对村民垃圾分类工作进行定期评比,并张榜公布,对垃圾分类好的家庭除了表扬之外,还进行了物质上的奖励,奖品是我们自己生产的酵素香皂、环保垃圾袋、以及铁棍山药。”这些奖励措施,有效地激发了村民进行垃圾分类的热情。
下午,小组成员在东沁阳村里面观察,发现周围处处是鼓励垃圾分类的标语,具有浓厚的垃圾分类氛围。
根据一天的调查结果,小组成员发现,东沁阳村垃圾分类政策学习非常深入,值得周围各村借鉴、学习。
负责人:张思淼
撰稿人:苏冰艳
焦作市沁阳市
苏冰艳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788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