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仍照白公馆,万古长存红岩魂
8月16日,重庆大学学生会“决战脱贫聚群力,青春风正好扬帆”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前往重庆市,在白公馆进行寻访调研,学习革命精神和革命文化,走进那段充满压迫和反抗的岁月。
图一:白公馆大门
实践团成员踏入白公馆,首先看到的便是白公馆气势雄浑又充满历史底蕴的大门。通过参观图片和影像资料了解到,白公馆原为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和渣滓洞一并被人们称作“两口活棺材”,关押着军统认为“案情严重”的政治犯,1938年起被国民党特务机关当作秘密监狱。
“今朝我辈成仁去,顷刻黄泉又结盟”,站在如今人潮拥挤的旅游胜地,仍然可以闻见当日可怕屠杀的血腥味,听见革命烈士对于革命不灭的盼望和期待,看见他们的热血洒在这神圣的土地上。看着一件件还原的实物资料,最多时曾有二百余名“政治犯”关押于此——抗日爱国将领黄显声,同济大学校长周均时,爱国人士廖承志,共产党员宋绮云,徐林侠夫妇及幼子“小萝卜头”等
虽然已过去很长时间但依然可以感觉到当时的黑暗和压抑,我们可以从展出的一件件刑具中感觉到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和残暴,而从展出的标语、五星红旗中可以感受出当时共产党人的顽强抵抗。
图二:地牢中战士们所绣的五星红旗
图三:地牢中的刑具
对于当时的地牢,小说《红岩》为我们进行了深度的还原,其中表现出的红岩精神更是令人动容。红岩精神包括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四个方面,概括为“爱国、奋斗、团结、奉献”。这些精神不仅在共产党创业初期为期提供了动力,时至今日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图四:实践队员在白公馆前留念
参观结束后,实践团成员我感受到了共产党事业的艰巨,更感受到了共产党人伟大的人格魅力以及坚定的信念。这种精神在我们现代社会中依然很重要。在现代化建设中,在扶贫攻坚的开展中,我们应继续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以同样的“爱国、奋斗、团结、奉献”精神投入到现在的社会建设中去。
重庆大学学生会扶贫攻坚实践团
记者:赵一贤
拍摄:赵一贤
2020年8月16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734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