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下午,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乡绿色行实践队来到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陈留镇赵砦村进行走访调研。实行垃圾分类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对建设美丽乡村、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目标有着重要意义。在此次走访中,团队走进农村基层展开调研,进一步了解到了乡村垃圾处理现状以及村民对于垃圾分类的看法。
陈留镇位于开封市祥符区,是典型的农村地区。在当地政府部门的领导下,该镇近年来多次开展人居环境的整治工作:建立垃圾中转站、召开环境治理大会、开展“大扫除”等活动,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带领群众共同参与到垃圾处理和环境整治中去。在本次实践中,团队所选调研地赵砦村便位于陈留镇。
走进村子,一个个垃圾桶首先映入眼帘。团队经过走访发现,在村民居住较为密集的地区,几乎每隔50米就会放置一个垃圾桶,村民们需要将家庭垃圾统一投放至垃圾桶里,每天会有垃圾车定时清理垃圾桶中的垃圾。在疫情期间,村子也会定时定点收集村民垃圾。除此之外,为提醒村民不要乱倒垃圾,当地还在道路旁放置了有关“禁倒垃圾、爱护环境”的标语。
然而,尽管赵砦村在垃圾处理方面有所行动并取得部分成效,但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和不完善的地方,并且到目前为止还未实现垃圾分类思想的有效宣传和硬件设施的配备。团队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定点垃圾桶的设置的确有效缓解了垃圾乱堆乱放的问题,但由于未进行合理的垃圾分类,各种厨余垃圾、废弃物堆放在一起极易产生臭味。“尤其是在夏天,不放垃圾桶还好,放了之后,门口总是臭烘烘的。”村民告诉团队成员。而在问到垃圾分类的有关问题时,大部分村民都表示对此了解较少,“不怎么进行分类,一般都把垃圾直接倒进桶里了。”
由于环保意识的淡薄,当地还有少数村民把垃圾扔到地上,并未放进桶里。除此之外,基础设施也是当地推进垃圾处理和分类工作的一大硬伤,目前所使用的垃圾桶因为更换不及时,大多出现了破损现象,而可以进行分类的新型垃圾桶还尚未投入使用。
合理处理垃圾对于保护生态环境、节约使用资源极其重要,而实行垃圾分类更是实现此目标的重要举措,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一大趋势。农村地区在基础设施、民众意识等方面还与城市地区有所差距,所以更需要引起重视,因地制宜的有序推动垃圾分类的开展,实现垃圾的有效处理,为发展后疫情时代的环卫事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助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724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