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学生的压力更是溢于言表,望着那些纷纷步入校园填报志愿的学生,我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在1976年蝉鸣连绵的夏天,那个踌躇满志的少年。
时少发,天津市武清区崔黄口镇三百二村人,出生于1960年,是当地有名的乡村医生。
1976年,他16岁,正是自命不凡的年纪。听老一辈人说,在当时的农村,知识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而他的成绩在当时也算是佼佼者,进入高中不算难事。可是命运和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全国开展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农村称为四清,城市称为五反)以后,伴随而来的还有“唯成分论”的说法。富农和地主是受到排挤打压的一方,而富农的家庭成分,使他与高中失之交臂。那年天气转凉,学生有说有笑纷纷步入高中校门,田野里却多出了一个年轻的背影。
1979年1月29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地主、富农分子摘帽问题和地、富子女成份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除极少数坚持反动立场至今还没有改造好的以外,凡是多年来遵守法令,老实劳动,不做坏事的地、富、反、坏分子,经过群众评审,县委批准,一律摘掉帽子,给予人民公社社员待遇。就这样,他终于可以被平等对待,也是那年,他的那扇窗被打开。由于当时村里医生的不作为表现,村里召开会议,决定由他来代替当时的村医。接到通知的时候,他正在村口的地里干着农活,那时的心情,应该是兴奋、惊喜的吧!
现下,2020年,少年已经变成了大爷,每天去诊所看病的人络绎不绝,刚刚踏入楼门口,就能听到,人们的谈话声和笑声。他的诊所里,没有紧张的氛围,看病的全过程都是在诉说家长里短的情况下进行着。
从开始接触医学到现在已经过去了41年,可是他依然有着年轻时的热情。“我印象深刻的一般是病很难治的那种,越难治,我印象越深刻,我会查书,查资料,直到清楚解决方法,我才会把这件事放下。”这是他对看病过程中印象最深的回答。我想如果他出生在古代,应该算得上是一位名医了。
小编听家里人说,小的时候,我们村和附近几个村子都流传着一种病,大多的小孩子(也有小编)被感染,一些家长心里着急,就带着孩子穿梭于各大医院,虽然病是看好了,但是精力和金钱也搭了进去,小编的病就是他给治好的,只是打了几回针,吃了几次药。村子里的人身体一般有什么问题,都会去问他,他也会热情的解答。
在这次疫情期间,所有的私人诊所是禁止私自营业的,他也趁着这次空闲时间,开始他的学习。因为乡村医生的原因,每天医院都会给他一些文件去看,他还需要每天完成医院布置的作业。除此之外,他还有很多的藏书,每天都会翻出来看,虽然小编没有亲眼目睹,但是据旁人描述,他的藏书规模很大,大多是医学类的书籍。可能是学生时代留下的习惯,虽然他不会制定时间规划表,但他做事依然有条不紊,如果有事情亟待解决,他必定立即去做,并且他做事非常细心,柜子上药品的摆放位置都是特意规划的。
小编曾经问过他,有没有获得过什么荣誉,他只是微笑着摇摇头。想想他已经有40多年的看病经验,不算小病小灾,从他手里抢救过来的人也应该不胜枚举,可能他只是把这些事情当做是平常工作,并没有在意,可是在乡亲们的心里,却已经早早的给他竖起了大拇指,送去救死扶伤的锦旗也表明了百姓的心意,这就是乡村医生的奉献,无私的救助着那些村民。
虽然,富农成分导致他不能继续学业,但是却也阴差阳错的让他扛起了整个村子生命健康的重担。泰戈尔曾经说过,“当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你也将错过群星。”没有任何事情都能如你所愿,你需要做好的就是在下一个机会来临的时候,不放手就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526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