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至8月9日,为探寻沙滘古村的历史文化及发展现状,岭南师范学院走近沙滘社会实践队积极响应大学生“三下乡”的号召来到了广东省佛山市乐从镇沙滘村。在前几篇的文章中我们来到陈家祠、西村低地坊、古庙探寻他们所蕴含的美学价值及文化价值,这一次我们将来到沙滘南村和东村感受其古民居的魅力。这一篇我们来探访南村牧伯里古民居。
走进沙滘古村,我们一行人往南走来到了南村。南村牧伯里古民居藏在沙滘南村内的弯弯小巷内。来到沙滘古村之前我们便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南村有牧伯里古民居,这一下子就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兴趣,但是我们却对这“牧伯里”的名字感到奇怪,就这样我们带着疑问我们来到了南村。经过几天的走访,我们了解到之所以称为“牧伯里”是因为一个人——陈姓九世祖闲侣公,人称牧伯,由沙滘西村迁到南村,故村名曰“牧伯里”。
如今这民居群东西长200米,南北阔100米,占地约2万多平方米。平面呈梳式布局,17条小巷南北走向,均匀分隔,部分巷道保留麻石路面。民居群内共存有清代至民国年间的旧民居约有120多间,以及巷门、祠堂、家塾等,建筑功能较齐全。大部分为清末的三间两廊中式传统民居,也有民国初期华侨建筑的中西风格融合的楼房。
(牧伯里新旧民居)从小巷走进南村,遇见一片碧绿的荷花池。正值夏季,荷花一朵比一朵开得更盛,鸟儿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牧伯里便静静地站在这一片青绿旁,不仔细瞧瞧这巷牌还真没发现。
(牧伯里小巷)之前参观陈家祠时便从里面的展馆中了解到,清末明初几百年间,有不少沙滘人杨帆海外,在海外艰苦奋斗,最终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却始终忘不了这养育他们的故土。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荣归故里,落叶归根。一部分人虽仍在海外却心系故乡,为故乡的发展出钱出力尽自己的一份力。牧伯里中那些中西风格融合的楼房,便多是归乡华侨出资建造而成。
如今的牧伯里建起了许多漂亮的小洋楼,可是那些古老的旧民居还依旧屹立在那,见证着一代人的奋斗岁月,承载人人们的浓浓乡愁。
(南村荷花池,牧伯里就伫立在一侧)作者:朱紫怡
图源:岭南师范学院走近沙滘社会实践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353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