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读于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今年暑假我参加了一次特殊的“三下乡”活动——线上“三下乡”,加入的队伍——“繁星”文化支教社会实践队,是由不同学院的小伙伴们的奇妙组合。
在这次支教中,我辅导的两名学生让我感想连连。
语文的辅导对象是一个小男孩,他上课容易走神,渴望下课。刚开始,辅导时间超过40分钟,他就会催促“老师,下课了”。在辅导接近尾声时,我从他口中获知,他原来还有数学和英语辅导,可以看出家长对孩子学习的紧张和上心。
学习的前提是兴趣,如果不先培养学习兴趣,也许会适得其反,就好比跑步前没有预热很容易受伤,很多的厌学、怕学由此而生。乍一看,学习是一件很“大”的事情,无从下手。或许换一种思维——化大为小,会更容易理解和着手。举学科学习中的小学语文学习为例子,语文不应只有语文考试,她还包含着生动优美的课文、插图、古诗、古代常识、意境……有的小学生害怕写作文,但却很喜欢看各种各样的故事书,这是文字的魅力;课本里也有文字魅力,不要因为要考核就抗拒课本里的文字魅力。放下心中的成见,会有意想不到的欣喜;感受学生的心理、时时去鼓励,会有意想不到的欣慰。
英语的辅导对象婷婷,是主动学习且对英语充满热情的学生。鉴于她的注意力集中时间长,英语的基础也不错,定下一个目标:提前学完四年级的英语单词、做完相关的单元试卷。上课时间一般在1.5小时-3小时内,考虑到要劳逸结合,过程会安排一两次休息时间,分享双方的生活近况或者拍摄的图片,这样不仅缓解学习疲劳,还能交换双方经历,展开心灵之旅。
为了丰富她的英语知识、激发她对英语的探索兴趣,我会经常给她补充高年级的英语知识。尽管有的初次接触难以理解,但我跟她说哪怕听个耳熟也好,不要求记忆。辅导期间,她的英语总共拿过两个“大满贯”,得知这个消息的我很开心,更多感到欣慰和鼓励。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和她上第一节课时互相问好、辅导结束时互相道别的情景。在他们面前,我从来不以老师自称,不仅仅因为我确实还不是一名老师,更因为我更希望在他们心中留下能够提供学习或心理帮助的姐姐的形象。
结合大学以前的学习经历,我知道,比起学习辅导,我更渴望心灵上的交流。时不时关心他们有什么烦恼、想要跟人分享的事情,常常倾听,偶尔给一些作为曾经经历者的建议,没有理由不让他们的心灵变得越来越健康。
志愿活动带给人与人力量。我想起了白岩松在《白说》里写的,台湾的慈济的证严上人要对所有志工一定要对被帮助的人说“谢谢”。一直相信这句话——帮助是一个互利的过程,志愿服务是一种双向给与的概念,帮助完别人后,志愿者的心理体验起码就很不一样,或许能打开自己的心胸,得到愉悦。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337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