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探访民间工艺 深耕传统文化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外国语 作者:钱苗苗

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的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和传承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华夏儿女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自十八大召开至今,无论在国内考察还是国外出访,习近平总书记都多次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同时,总书记还强调“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而工艺美术便是典籍之外的一支活态文化,承载了民族的造物智慧,是民族文化的生动表征。在文化转型和城镇化背景下,为促进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对中国工艺美术的了解与传承,进一步探索在当今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前景,我们将展开以“探访民间工艺,深耕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传统工艺文化的发展前景以及社会反映,从而激励青年人一代传承工匠精神,发扬传统艺术之美;实地采访、调查、分析有关“探访民间工艺,深耕传统文化”主题思想的民众关注度,政府投入等,并尽最大努力宣传这一主题。通过亲自采访了解,动手学习制作,调查问卷收集,走访调研等,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传统文化认识,激励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第一站——安徽省合肥市柘皋镇

为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活力”的号召,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同心圆志愿者协会于6月13日下午来到柘皋镇,探访了一位民间手工银匠,倾听这项百年工艺背后的故事。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洪老合照 孔维薇摄)

柘皋镇位于安徽省的南部,隶属于合肥市。同许多皖南小镇村庄一样,这里宁静致远,远离凡尘的喧嚣。漫步在小镇上,映入眼帘的是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传入耳中的是绵绵不断的锤击声。灵秀的风光靠的是世世代代村民的守护,娴熟的工艺靠的是祖祖辈辈银匠的坚持。今天,实践团成员找到了这位手工打造银饰的老银匠——洪金泉。

(图为洪老在打制银条 孔维薇摄)

在采访中成员们得知,洪老今年已经68岁了,在柘皋老街内经营着一家老字号银器店。从清朝算起,洪氏银器店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早在2013年,第四代传人和他的银匠打造工艺就入选了合肥市非遗名录。据老人介绍,他从12岁起,便跟着父亲学习打造银器,坚持这项老手艺快60年了。在店里,洪老一边忙着手头的活一边给实践团成员讲解着打银的工序。“打银是一个需要耐心的过程,做一件银饰少则几个钟头,多则十几个钟头。纯手工制作需要掌握银子的温度和力度,每一步都需要很小心。” 在交谈的几个小时里,洪老一直没有停下手头的事:熔炼、捶打、煅烧、淬火、造型、抛光。每一个步骤,洪老都非常熟练,耐心。在捶打时,他坐在凳子上,不停地重复着一个动作,用羊角锤反复捶打银条,直到打成一个精致的形状。接着他将银条夹起、放置在铺满石子的锻炉上,开始用气炉煅烧连续气炉的喷枪喷出蔬色的火焰、很快一块银条在烈火中变成了红色,在将银条放入清水中之后,他将银条夹起重新放置在器具上敲打。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观察银器打磨的过程 孔维薇摄)

经历过一段时间的打磨之后,洪老说道,“这还只是简单的形状,之后还需要将银条放到平台上錾花。这个过程可以增加很多个性化的内容,比如将名字和生辰刻在银条上。这个过程至少需要两三天。”看似简单的银器,却需要这么长的时间,而且在制作过程中需要的器具也都是特制而成。相比现在市面上的机械制作的银器,手工制作基本秉承了传统民间工艺,保持了原汁原味的制作工艺,唯有用精、细二字方可概括。 当成员们问到洪老有没有传承手艺给儿子时,他脸上露出了骄傲的笑容。“我已经把手艺传给儿子了,他会像我一样,继续打银器,把这个手艺一代一代传下去。”此外,洪老还告诉我们,对于他的这个手艺,当地政府更是大力支持,一直鼓励他继续做下去,来传承中国的传统手艺,传统文化。采访到这里,成员们都感到十分地开心,为洪老感到高兴,也为这样一项传统的手艺得到传承而高兴。

第二站——江苏省无锡宜兴东方紫砂街

工艺美术是典籍之外的一支活态文化,承载了民族的造物智慧,是民族文化的生动表征。在文化转型和城镇化背景下,为促进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对中国工艺美术的了解与传承,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同心圆志愿者协会于6月19日下午来到位于无锡宜兴的东方紫砂街,拜访制作紫砂壶的手工艺人徐建勤师傅,感受紫砂壶的历史沉淀与工艺传承。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与徐师傅合照 钱师傅摄)

东方紫砂街位于江苏省宜兴市的尹家,隶属于无锡市。说起紫砂壶,自然而然便会想到陶都宜兴,这里盛产紫砂壶,有着许多摒弃机器生产,依然坚持纯手工制作的手艺人。今天,实践团队成员有幸联系到了坚持手工制紫砂壶作且有几十年经验的徐建勤师傅,通过采访她,成员们对制作紫砂壶这门手艺有了更多的认识,也感受到了紫砂壶这一工艺美术的魅力。

(图为徐师傅在第十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获得金奖的作品: 南瓜壶 钱苗苗摄 )

(图为徐师傅制作的紫砂壶中难度很大的作品:搅壶 钱苗苗摄)

(图为徐师傅制作的紫砂壶作品 王笑昕摄)

进入徐师傅的工作室,映入眼帘的便是各式各样、制作精美的紫砂壶。除了形状圆润,色泽柔和外,这些紫砂壶壶身还有花鸟绘画和诗赋题词,都是徐师傅一笔一笔刀工雕刻上去的,能够看到迂回的棱角与深浅不一的笔触。整个工作室陈列着大约上千盏壶,在茶几上还摆放着日常饮水饮茶用的紫砂壶和杯盏,可见徐师傅也把紫砂壶融进了自己的生活之中。

(图为徐师傅的获奖及收藏证书 钱苗苗摄)

在采访中我们得知,徐师傅不仅从事紫砂壶制作二十余年,还曾获得过许多奖项。这一张张荣誉证书见证了徐师傅制作紫砂壶一路走来的心酸喜悦,是她对制作紫砂壶热爱的最好诠释。在她心里,紫砂壶就是她的宝藏,她期望这门手艺能被认可且被更多人看到,喜爱。因此徐师傅还将自己独具匠心的紫砂壶,捐赠给了无锡博物馆,供大家欣赏了解,从而吸引到更多的紫砂壶爱好者,将这项独具匠心的工艺美术传承下去。

(图为徐师傅展示如何安装壶柄及壶嘴 钱苗苗摄)

在采访过程中,为了帮助实践团成员们更好地了解紫砂壶的制作过程,徐师傅一刻也没停下手头的活儿,她一边制作,一边给成员们详细介绍着:“制作紫砂壶的每一步都有难度,稍微不慎就会导致整个壶制作失败,就要重新再做。”在徐师傅的介绍下,实践团成员了解到制作紫砂壶时需要不断地去打磨,磨光一次大约需要20-40分钟左右。而壶的每个部件装上去以后,都需要重新磨光四到五遍。其中大鼓壶最为难做,如果底不平,鼓身就会不圆润不对称,还要保持壶嘴与壶柄在同一水平线上。壶柄连接处要连接好,不然会有裂缝导致失败。

(图为徐师傅儿子制作的陶工艺品 王笑昕摄)

在旁观看过徐师傅制作壶嘴与壶柄之后,实践团队成员感受到了紫砂壶虽小,却制作不易。精巧的紫砂壶背后是无数次的失败与反复琢磨手法。现在很多传统手艺都在逐渐流失,这些精美的手工艺品需要有年轻一代的传承才能延续与发展下去。当问到徐师傅关于手艺传承问题时,她展颜一笑,说自家儿子喜欢上了篆刻,也对紫砂壶的制作产生了兴趣,所以这门手艺算是有了传承。徐师傅还向实践团成员们展示了儿子制作的一些陶工艺品和写的字画,从作品中已经能看出用心和制作的天赋能力,看来徐师傅儿子对紫砂壶也是真心的喜爱,让紫砂壶有了独特的灵气。但尽管如此,让徐师傅感到遗憾的是,现在想学紫砂壶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整条街上学习这门手艺的年轻人更是少之又少。听到这,实践团成员也不免有些失落,也更加明白,推广传统工艺,宣传传统文化是义不容辞的事。 尽管当今时代飞快发展,快节奏的生活成为了主流,但在此之余,传统工艺美术仍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灿烂的星。在国家大力宣传传承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当地政府也切切实实采取了实际行动。徐师傅介绍到当地村书记为保留、发展紫砂壶手工艺,聚集了当地紫砂壶手工艺人,从而形成了现在的东方紫砂街。这条街弥漫着紫砂壶的神秘韵味,吸引着每一个热爱这项传统手工艺的人们前来拜访,也将传统的紫砂壶手工艺推向社会,推向更远更广阔的平台。

(图为徐师傅的工作台 钱苗苗摄)

离开时,实践团成员留意到徐师傅的工作台,成员们感慨万千。一门手艺首先要手艺人付出数十年的光阴去练习,去钻研才能有所成就。不要看紫砂壶小,壶小却凝聚了手工艺人的感情,每一次的打磨,每一笔的雕刻,都是传统工艺在闪耀光芒,从老手艺人手中,传递到下一代,一代又一代的延续下去。

第三站——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向红绣府工作室

传统工艺美术深入人心,承载着许多手艺匠人的热爱与坚守,而位于四大名绣之首的苏绣正是如此。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苏州的小桥流水养育了苏州绣娘的温文尔雅。为进一步探访苏绣的魅力,传承传统手工艺。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同心圆志愿者协会于6月30日下午来到苏州市光福镇拜访了苏绣传承人,“APEC”御用绣娘府向红老师,并向老师请教有关苏绣的绣法技艺及工艺传承。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向红老师合影 向红绣府工作室摄)

初进工作室见到向红老师,就被她的温柔吸引了,一身旗袍的老师说话轻声细语,热情地邀请实践团成员们落座,一边沏茶一边分享她眼中的苏绣。在采访中,老师谈到:“我做绣娘已经四十多年了,一开始没有选择,成为了一名绣娘。一路坚持是因为喜欢,喜欢一个人安安静静的听着音乐绣花,一坐就是一天,没有束缚,自由恬静。而坚持到今天还在潜心做刺绣,那是因为热爱,我想把中国传统的东西传承下去,很骄傲地把苏绣展示给所有人。”热爱是一切坚持的根源,能将自己热爱的东西做到最好,并带着它“走出去”是激励向红老师的无限力量。在倡导“文化自信”的今天,大力宣传我国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向红老师对苏绣的热爱,对传统工艺的坚守感动着在座的每一位成员。文化自信不是空谈,需要大家发自内心的对自己的文化的认可,对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感。

(图为府向红老师与实践团成员交流 蒋雨婕摄)

四十多年来,府向红老师潜心研究苏绣,不断创新,利用不同的针法创作出无数优秀作品。2014年向红老师携30名绣娘为APEC“新中装”绣花,当各国领导人及其夫人身着中国特色的服装亮相时,精细的绣花服饰惊艳了全场,向红老师本人也因此荣获“御用绣娘”称号。不仅如此,向红老师多次携作品走出国门。2015年,老师与国际知名设计师劳伦斯·许合作的《敦煌》系列华服参加当年的巴黎春夏时装周,震动世界时尚界。其中一款华服《敦煌飞仙》被苏州非物质遗产馆永久收藏。2016年北京国际时装周,向红绣府一比一复刻了清代乾隆皇帝的龙袍,该作品目前被珍藏在故宫博物馆。2017年,第二届中法文化论坛——“苏作工艺展”上,向红老师的清代对襟女袍褂赢得了中外嘉宾的啧啧称奇。

(2014年“APEC”会议各国领导人及其夫人身着府向红团队制作的服饰亮相 图源来自搜狐视频)

(图为府向红老师作品:清代对襟女袍褂 图源来自向红绣府工作室)

(图为作品“凤凰来仪” 图源来自向红绣府工作室)

回归到苏绣本身,优秀的作品离不开绣娘精湛的技艺,只有熟练掌握每一种针法,并对作品本身进行充分地了解才能绣出一件好的作品。采访期间,老师带领实践团成员参观了工作室,近距离了解绣娘的工作。看着每一位绣娘一针一线地绣出令人赞叹的作品,成员们不禁感叹苏绣的独特魅力。

(图为府向红老师带领实践团成员参观工作室 蒋雨婕摄)

“灵感来源于生活。苏绣是一门语言,它是有情感色彩的,将美好的寓意赋予作品,那么作品本身就会有生命力。”在新冠肺炎病毒肆虐之时,受到日本捐赠物资的启发,也为寄托对武汉人民、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的美好祝愿,向红绣府推出原创作品“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系列口罩。将梅花,樱花等绣在口罩上,寓为静待花开。同时,向红绣府还将该口罩赠送给钟南山,李兰娟院士,以表感谢,感谢他们为抗疫做出的努力。其实,此时的苏绣早已超出技艺本身,它更像是一种有力的支持,是一种来自传统手工艺最特别的存在。

第四站——江苏盐城、江苏常州、河南驻马店市调查问卷收集

传统手工艺承载着中华民族智慧的生活与情感,折射出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的传统手工艺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传承危机,以及不同程度的生存考验。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保护传承传统文化工艺的号召,推动大学生了解鲜为人知的传统工艺,也为了解普通民众对传统工艺的了解程度,分析传统工艺当前的生存现状和发展情况,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同心圆志愿者协会特意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调查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性别的人对传统工艺的态度,以便更好地对我国传统工艺进行传承保护。

(图为实践团成员调查情形 杨舒琳摄)

本次问卷调查活动主要由实践团的三位成员组成调查问卷线下小分队在各自的家乡进行。虽然现在天气炎热,但是调查小组的成员们认认真真,尽职尽责。受邀填写调查问卷的人们也都是十分配合,非常愿意帮助实践团成员完成调查。对于问卷调查,三位调查小组成员在不同的地点进行,其中有篮球场、商城、公交车站口和社区等地点,分散收集群众的想法观点,从而得到真实有效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图为实践团成员邀请行人填写调查问卷 杨舒琳、丁婉仪、刘家莉摄)

调查发现,绝大多数人对传统工艺还是存在一定了解的,他们或在博物馆参观,听解说员介绍,或从网络书籍中认识学习,传统工艺对普通人来说并不是触碰不得的领域,不用刻意去学习,他们多多少少都会在生活中有所接触,并且认识绝大多数传统工艺。不论他们是什么年龄,来自什么阶层,都对传统工艺怀揣敬意,愿意主动学习了解,他们对民间表演技术和礼仪传统手工技能都比较欣赏,这说明,我国传统工艺是有很大欣赏价值的,它们可以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但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并不会经常购买手工艺产品,这与他们考虑的因素有关,手工艺产品通常具有极大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却不会有太大的实用性,对于生活普通的民众,他们并不会去考虑买手工艺品,这也对手工艺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境。

对于传统工艺的传承和保护,当地政府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建立博物馆,进行宣传教育等等,政府一直在为保护传统工艺做出努力,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要处理好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我们需要对中国优秀文化进行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更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才能更好地传承。除此之外,我们对手工艺人知之甚少,他们通常都默默无闻,却有炉火纯青的手艺,带着对传统工艺一颗炽热的心,一条路走到头,像远离世俗的银匠洪金泉师傅,工艺娴熟的紫砂壶徐建勤师傅,还有将苏绣带到国际舞台的府向红老师,他们都是优秀并不该被埋没的手工艺人,像他们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都是值得尊敬的人。

时代在进步,我们也需要及时转变观念,强化手工艺的现代意识,将手工艺术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工艺推进,既保留手工艺的本质,在时代发展中保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又赋予当代艺术的意义,真正融入到现代生活,做到以人为本,民族文化也才能达到真正的繁荣,这才是传统手工艺长远的发展目标。目前,即使国家政府对传统工艺十分重视,也在积极采取措施保护,但很多人认为我国对手工艺和手工艺人的保护并不够,手工艺仍面临淘汰失传的问题,政府需要保证手工艺人的利益,也需要培养下一代的人才。保护传统工艺是需要全社会人民一起努力的事,我们任重道远。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们深深感受到传统工艺美术之美,潜心钻研的工匠们在自己的一方土地上用双手和智慧创造者一件又一件工艺品。尽管传统手工艺在大众视野中出现的越来越少,他们仍然保持初心,坚守在传统工艺美术的位置上并不断努力的传承推广着,希望有一天,传统工艺美术能“走出去”,在世界各地散发光芒。实践团的每一位成员都被他们坚持不懈的工匠精神感动着,也因为有了他们,成员们对祖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未来发展充满希望。 因此,作为新时代年青一代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担起时代的责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的号召,在实践中将传统文化推广出去,传承下来。学习工匠精神,努力刻苦,坚持初心,为祖国发展献出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310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话访缙云蝶变乡 探求通途共富路

话访缙云蝶变乡探求通途共富路张艳蒋铭轩/文王冰爱李陆孝/图“八八战略”实施20年来,在之江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促进了浙江地区发生了系统性、整体性的精彩蝶变。为深入学习、坚持落…… 缙乡共富调研实践 丽水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心语为墨,筑梦成歌

在心灵的幽深处,有一片梦幻的净土,那里的话语如星子般闪烁,等待着被描绘成璀璨的画卷。“心语汇梦”志愿服务活动,恰如一…

树达学院开展“保护母亲河,我是河小青”志愿活动

学院青工部、青发部开展“保护母亲河,我是河小青”志愿活动(通讯员黄颖曦彭湘)11月23日上午,我院文法系青年志愿者工作部…

“政青春,惠社区”:公管院学子深耕养老志愿服务

随着“政青春,惠社区”养老志愿活动的持续推进,公管院的学子们再次深入社区,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对老年人的关怀与服务。本周…

“青春政好,与社同行”:公管院学子社区服务成效显著

“青春政好,与社同行”项目实施以来,社区居民的满意度显著提升,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也得到了大幅改善。公管院学子们的专…

公管院学子社区助理服务显成效,居民满意度攀升

在推动社区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征途上,公管院的学子们正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他们以社区助理志愿者的身份,将…

最新发布

我们眼中的抗“疫”
我们眼中的抗“疫”电信学院“三下乡”了解群众抗疫事迹8月11日,为了解抗疫活动背后人民群众的真实内心反应,老百姓眼中党和政府在抗疫中所做出的贡献,当地的抗疫活动,活动负责人:王佳玲走访了湖南省衡阳…
三下乡——勇敢的学生及其家人
炎热的夏日就像人们的内心一样火热。今年受疫情的影响,大学生们三下乡的形式发生了一些变化,由以线下实践为主到以线上实践为主。七月份组建的岭南师范学院“五厘米阳光”文化支教社会实践队队伍,现顺利进…
滚滚黄河情 悠悠粮仓情
滚滚黄河水悠悠粮仓情——黄河·粮仓社会实践队伍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次实践旨在调查黄河…
“桑榆非晚,为霞满天“实践团赴东海老年公寓开展调研活动
月7日下午,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桑榆非晚,为霞满天”实践团前往青岛市北区东海老年公寓开展首次调研活动,实践团负责人孙瑞毅组织此次活动,实践团全体成员参加。到达目的地后,孙瑞毅为实践团成员讲解实…
脱贫攻坚战下,且看安师学子如何为“城市边缘者”豫见未来
为了响应共青团中央“暑期三下乡”号召,在2020年这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的一年去助力脱贫攻坚,安阳师范学院豫见未来团队聚焦新时期脱贫攻坚战中出现的…
“三下乡”——疫情当前,环保不忘
“三下乡”——疫情当前,环保不忘湖南工学院电信学院“三下乡”参与疫情防控工作8月11号,今日天气晴朗,社区领导今日给我们安排的工作是:1.在社区辖区范围内进行清扫活动,维持社区范围内的清洁。2.由于疫…
【三下乡】“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长江师范学院志愿者开展问卷调查扶贫活动
(通讯员万艳君)为切实了解扶贫现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8月11日,长江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渝丰乡间守望小队调查小组于重庆市丰都县三建乡绿村坝村开展了问卷调查助力扶贫活动,3位村干部与7位村民参加此…
“桑榆非晚,为霞满天“实践团开展社区调研活动
8月8日上午,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桑榆非晚,为霞满天”实践团全体成员前往青岛市北区各社区开展调研活动,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深入探索社区居民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了解程度以及自身看法。实践…
安财学子三下乡: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做理想的邮递员
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的爆发各地区中小学推迟开学,纷纷开展线上教学,这对于即将进行升学考的学生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为深入了解新冠疫情下中学生升学压力及心理问题存在现况,7月10日安徽财经大学“理想…
“梦相随”实践队进行调研活动
8月11日,岭南师范学院生科院“梦相随”湛江组线下实践队的队员们就早早地坐车前往调研地——南寨村。在乘车时,遇到了一个十分健谈的叔叔,我们向他咨询了一些有关调研的问题。他告诉我们,从种下莲藕种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