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地方都有
每个地方独特的
文化与历史韵味,
一个个小小的地方文化特色
汇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
有流芳百世的何文绮历史名人,
也有“探花”恩师的深厚师生情谊,
还有风义乡里的乡贤遗风······
让我们走进烟桥,悟乡贤逸事!
1、抗洪立功
清道光十三年(1833)五月,西江发大水,桑园围决堤,九江处处成泽国。当时情形朱九江有一诗记载:“比邻闻号啕,谁知其生死。我家三百指,乘屋如鸱蹲。”(摘录)此时,何文绮仍为京官,正值告假回乡,他非常关心民间疾苦,九江乡民生活的困顿,都使他忧心忡忡。他劝说乡绅分发钱粮赈灾,以解燃眉之急。并亲自逆流而上,视察堤围决口,连续风雨不休,废寝忘食,指挥监督收复堤围。此时正值广东巡抚(相当于省长)朱桂桢到九江巡视救灾赈灾情况,对何文绮大加赞赏,以其功绩奉奏朝廷,加封为员外郎。水患平息后,因何文绮被加封员外郎,乡人朋友嘉以道贺。何文绮严肃气愤地说:“救灾本来是我分内之事,乡人受灾难,而我以,此得到荣耀,实在没什么值得庆贺的”。并把乡人道贺一一拒于门外。
2、探花恩师
道光十三年,烟桥人何铁桥迁居佛山继一续教书育人。顺德均安人李文田自幼跟随在佛山经商的父亲生活,并师从何铁桥,被何铁桥誉之为“天才英绝”。可惜,14岁时父亲去世,家道中落,一家生计仅靠母亲做针线勉力维持,日子过得艰难。李文田见母亲终年劳碌,于心不忍,一度打算退学就业。老师何铁桥觉得十分可惜,慷慨解囊相助,坚决挽留其读书,当时梁园主人梁九图的孩子梁僧宝 (顺德杏坛人,1859年进士)也师从何铁桥,梁九图也给予李文田很大使其完成学业。由于他天生聪颖,26岁就中得官至礼部侍郎。他学问渊博,生平嗜学不倦,工书善画,成为岭南一代书法名家。烟桥何氏六世祖祠匾额“淳叙堂”就是李文田晚年时留给恩师家乡的墨宝,李文田曾撰文祝寿恩师说:“不以穷通易志,不以宠辱。”
3、风义乡里
何文绮是烟桥村首位举人、进士,官至兵部主事加员外郎(正五品官),入祀乡贤。据族谱记载,下他当官告假回乡及后来辞官回乡的多年间,风义乡里,敦教乡人,造福桑梓。他首先倡议殷富大户乐助捐出数百金成立粮务公项 ,置产业收息,每年三月,先由粮务公项垫立当年银米,年底再收还,为乡民排忧解难,深得乡民爱戴。又捐资倡建堤围、办义仓、抚孤济贫。他出钱出力主持编修族谱,重建、维修祖祠,申建“节孝”牌坊。修建“方严书舍”,敦品励学。亲力撰写“何氏六世祖祠”楹联、“谆叙堂家训”“一经堂家训”敦教乡人。当时,粤俗械斗成风,何文绮敦睦乡邻,多次劝退平息乡邻争斗,使烟桥成为民风淳朴的乡村在何文绮去世后二十年间,烟桥村相继有四人考取举人,多人考得功名。烟桥村有今天的变化,实在有赖“乡贤”之遗风。
4、将军情谊
何翀交游甚广,文献中最多记载的,就是与奕湘将军交好一事。据《续修南海县志》载:“咸丰初宗室奕湘以公爵任粤东将军,以善画牡丹名于时,在署中见其翀所画牡丹,赞赏不止,委属员邀翀进署,属写花卉,相见大悦,遂联为异姓兄弟。何进士文绮,学者称朴园先生,其族叔也,时掌握粤秀书院,为当道所重,奕将军以翀故,进谒执子弟礼,亲昵如家人。翀性耿个“尝随将军出巡边,有托言事得直者,将军以为此事可得重谢,无容出而觅食也,从而劳之,翀曰:既有礼物为谢,何敢复受私贿,沾公爷清德。将军以其廉洁益重之,至令携眷入署同居。及将军回京,力邀翀同行,情词并挚,翀婉辞之,遂赠以千金。挥涕而别,回京后频年寄书致侯殷殷,邀翀携儿进京。光绪庚寅将军殁,仍有讣文至,时翀亦年逾古稀矣。”(注:上述记载的时间有误差,按原文引之)。奕湘在道光23一25年在广州任将军,之后奉旨迁盛京将军。《清史稿》记载。奕湘为“绵律第一子;一绵、从嗣山一子《道·光》十三年,袭镇国公,同治十一年,加贝子衔。”身份极其尊贵,一却能主动和何翀结为异姓兄弟,挥涕而别,念念不忘,此情此谊,实为深厚。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262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