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不是空洞的口号,不是苍白的文字,而是在一个个鲜活事迹下,我们在思想和行动上对国家的尊严感和认同感。此次,“学思悟行,化情为理”重大疫情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调研实践团队有幸邀请到安徽师范大学校团委副书记(学生兼职)、2018级本科生辅导员宁嘉惠老师来就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宁老师不仅品学兼优,学习之余也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在2018-2019年度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中,老师以安徽师范大学第20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的身份前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支教。至于原因,老师回答说是本科期间的两次支教活动,让自己对支教有着很深的情感,对需要帮助的孩子们也很有感情。种种原因加上身边人的支持和鼓励,老师毅然踏上了为期一年的西部支教之旅。
当谈及支撑自己认认真真走完一年支教道路的动力时,老师这样说到:“当地先进的教学设施没有人用,我们来发挥其价值;没有足够的老师,我们来尽自己的绵薄之力给孩子们充当引路人。无论最后的结果如何,无论最后对孩子们有没有产生一点点正面的影响,我们来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全心全意替孩子们考虑,一切为了他们的好,希望他们未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这就是一直走下去的最大动力。”
宁老师以自己的支教行动响应国家号召,表达了自己对于爱国主义的切实理解。同时,老师作为校团委副书记,平时主要负责团委宣传方面的工作,当我们问及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在老师平时的工作方面占据着怎样的地位时,老师为我们解答到:如今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过去要广泛得多,也简便得多。各类信息的杂糅,各种文化的交织,使得如今的年轻人容易受到各种不正当信息的误导。所以爱国主义教育也成为宣传工作的核心。采访过程中,老师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一名大学生党员,在初期开展防汛工作时,不少人认为她资历尚浅,不愿意配合工作。后来,她每次开展工作时都佩戴党徽,很多人因此而加大了对她的认可度和信任度,积极地配合工作这样一个鲜活的爱国主义教育题材,相比于直接的灌输理论更能说明我们党、我们国家在人民心中的地位,这样的教育才能让年轻人更愿意去了解,去认可这个国家。
爱国主义教育深入人心,仍需要长期的宣传和指导,期间也难免会遇到一些风波。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我们大学生该如何理性面对网络舆论引导,从而接收正确的思想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老师认为,年轻人首先要掌握知识,掌握正确的知识,这样我们才有足够的底气来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当我们浏览网络上各式各样的信息时,我们要始终运用自己的宝贵知识,理清事件的原委,坚持独立思考从而形成冷静的评价。
虽然采访只有短短的三十多分钟,但老师励志的人生故事、感人的支教经历以及理性的深度思考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也会努力成为老师希望自己支教的学生们那样成为一位“有用”、“有价值”的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151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