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师范学院暑期非遗调研队探访“韩店唢呐”传承人褚金德
唢呐艺术是一种中国民间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其基本乐器唢呐,俗称“喇叭”,是一种在我国各地广泛流传的民间乐器。近日,洛阳师范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非遗调研队运用微信电话的形式对“韩店唢呐”的传承人褚金德进行了采访,去了解韩店唢呐的发展历程。
韩店唢呐音乐曲牌曲目丰富,风格各异。韩店唢呐与当地人的生、死、婚嫁、节日庆典等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据传承人褚金德老师介绍,韩店唢呐可用于婚庆嫁娶、节日娱乐、开业典礼等场合;此外,在殡葬仪式上的哀悼唢呐也是一种运用场合。
褚金德老师告诉非遗调研队的成员:我在八岁的时候就已经跟着他的老师刘文林学习唢呐,但是当时家里人并不支持,说学这个没出息。但是我特别喜欢吹唢呐,所以也总是不顾父母反对,偷偷的吹,进行练习。现在家里的人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开始支持我。而且,我的儿子,孙子和孙女也都跟着我学习吹唢呐。
目前,褚金德老师还为唢呐进行了一些创新。创办唢呐班,进校园融合豫剧和昆曲等。甚至一些现代歌曲也都或多或少的被融入其中。褚金德老师告诉调研队的成员:在融合了现代歌曲进行一些创新之后,也有了更多人喜欢唢呐。
虽然褚金德老师已经为唢呐的传承做了许多,但现在学习唢呐的青少年也并没有预料的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好多家长父母都不愿意让他们的孩子来学习唢呐,家长们总是害怕学习唢呐会耽误孩子学习课本的时间。事实上,学习唢呐也可以有较高的收益。褚金德老师告诉调研队成员他们唢呐的收入完全可以实现自给自足乃至带动整个村子的村民致富。
访谈结束后调研队的成员们也都对这项访谈进行了总结,为什么如此独具中华文化底蕴且能够获得收益的唢呐却仍旧没有广泛的大众进行学习呢?其中主要一个原因也就在于人们的思维没有转变。传统的家长仍让孩子以学习为重而忽视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在这个方面,不仅仅只有韩店唢呐这一个非遗是这样,大多数的非遗也都因为人们的思想没有转变而导致其越来越少。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也有义务来转变我们的思想,为延续和发展我们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奋斗。
文字作者:李文博
资料来源: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非遗调研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033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