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相关知识,号召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大数据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益启动志愿服务队部分志愿者参加了山西省红十字会于8月4日和8月5日14:30在太原市卫生学校教学楼6层多功能厅举办的关于红十字大讲堂的课程。
本次专题活动特别邀请了山西省司法厅原副巡视员郝晓琴老师与山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工作学系教授王志中老师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科普课程,此次为期两天的普法课程目的在于使广大志愿者们深入了解我国最新颁布的法律法规,从而在今后的公益活动中能够联系一定的法律知识进行开展。
8月4日14:30,郝晓琴老师进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宣讲,通过郝晓琴老师的讲解,志愿者们了解到:民法典草案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所谓民有所呼,法有所应。民法典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是人民权利的宣言书,是人民权益的防护网。民法典以人民为中心,对接人民的法治需求,把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急,实实在在地写进了法律条文中,更好地为百姓幸福生活保驾护航。
扶贫济困、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慈善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慈善事业进入新时代。8月4日14:30,王志中老师做了关于“新时代中国公益慈善与《慈善法》——介绍与思考”的宣讲,让大家对公益慈善有了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在他的课程中,重点强调了公益与慈善的概念与类别区分。他讲到:“公益就是公益,慈善就是慈善,不可以相互包括。公益是公共利益,因为利益相关方不全是人类,也可能是动植物、生态环境等,所以说成公众利益是不恰当的。公益和慈善同源于对生命及世界的爱,即博爱精神或利他主义,但在行动层面指向两个维度。”
通过本次活动,有效培养了志愿者们良好的法制观念和素质,有助于他们树立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增强公民权利义务的认知,为将来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做好前提准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023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