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传承非遗精神,助力李金梅毛笔制作技艺非遗文化高质量快速发展,7月19日,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非遗调研队通过微信对河南新乡市李金梅毛笔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李修玉老师的家中进行了采访。传承人非常热情高兴地为我们讲解了李金梅毛笔的起源、发展、特点、还有兴衰史,此外,李老师还表示每一支毛笔都是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工艺制作出来的。在采访过程中我深切的感受到李金梅毛笔独特的魅力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这极大吸引了我对李金梅毛笔的兴趣。
(图为实践队员通过视频与李老师交流 杨沛东提供)
李修玉老师是李金梅制笔技艺的第五代传承人,从小开始就跟随父亲学习毛笔制作技艺,6岁就已经能够自己做毛笔了。
访谈伊始,李老师就将这项非遗传承的的故事讲给了调研队他说:“李金梅毛笔手工技艺源于清道光年间,安徽宣城制笔工杨泰和运送毛笔至河南卫辉,途径封丘县境李马台时,感染风寒病倒村南。恰遇携子自私塾归家的秀才李挺宝。热心的李挺宝将杨泰和扶至家中,请医生诊治,并悉心照料。杨泰和病愈后又将其送至村西作别。数日之后杨泰和运笔归来,感念李挺宝救命之恩,遂登门拜谢。李、杨二人相谈投机,相见恨晚,于是结金兰之义。杨泰和还将安徽宣城制笔技艺传授与李挺宝,并商议在李宅开设笔坊。从此,封丘县便有了制作毛笔的作坊,并且与安徽宣城毛笔制作技艺属同宗同源。李金梅是李挺宝之子,他自幼就在家中跟随父亲学习制笔技艺,深得毛笔制作之要领,同时,他还得到杨泰和的亲身指教。在清咸丰六年(1856年),李金梅在封丘县开设‘李金梅笔庄’。”队员们被故事情节深深的吸引都听得津津有味。
李金梅毛笔主要选用上等山羊毛制作。从一支毛笔的选材,到加工,再到成品,这个其中的过程要经过选毛、脱脂、去绒、理毛、齐笔、清杂、汇笔、梳笔、捏笔、护笔、蹲笔、捆笔、栽笔、胶笔等80多道工序精制而成,十分复杂。目前李金梅毛笔依旧主要采取传统的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且在新媒体上的运用也并不充分,因此销路一直很难拓宽。当调研队问到李老师是否考虑用机械化大规模批量生产毛笔时,他解释道:“李金梅毛笔每一支都是精心制作而成,过程繁琐复杂,很多东西是机器无法完成的也是无法代替的。”
(图为李老师在选材料 李修玉老师提供)
(图为李老师在制作毛笔 李修玉老师提供)
(图为李老师在制作毛笔 李修玉老师提供)
在谈及传承方面,李老师鼻尖一酸,缓缓向我们说到:“现在年轻人都怕辛苦,不愿干,坚持不久,使得对这门技艺的传承造成了很大影响。但在当下,国家和政府扶持越来越多,自己也经常参加一些像非遗进校园、毛笔制作体验研学课、非遗展览等活动,这不仅能激发起学生们对于这门技艺的兴趣和喜爱,还能吸引社会中更多愿意学习这项技艺的人。”调研队也相信,在政府的帮助和扶持下,李修玉老师也会对该技艺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我只是个普通手艺人,我不会说什么大道理,只觉得这项技艺已经是融入到我生活中的的一部分了,而且当毛笔销售出去、受到奖励时,都是一种很大的鼓舞和荣誉。”在几十年的毛笔制作中,辛勤朴实的李修玉初心永恒,不拘繁琐,始终坚守在这项非遗文化的传承之路上。
文/杨沛东、曹静静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001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