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岁老党员闫民权:组织需要的地方,就是我在的地方
8月3日上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法学院薪火相传实践队来到西柏坡革命圣地,拜访曾担任西柏坡村党支部副书记的革命老人闫民权。当实践队成员来到闫民权老人的家中时,老人热情地在门口迎接。他肤色黝黑,虽已74岁,但双目仍炯炯有神,讲起话来铿锵有力,中气十足。在老人的庭院里,葡萄架中漏下的阳光斑斑驳驳,老人从屋里拿出板凳邀请实践队成员围坐在一起,讲述过去的故事,回忆他当兵与任职村干部期间的日日夜夜。
当兵五载,甘心劳苦消瘦
“我当过五年的兵,是1965年在河北保定入伍的,当的炮兵。”老人回忆起自己参军的日子,神情庄严肃穆,仿佛正身披戎装,奋战沙场。
提及自己当兵期间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时,闫民权老人向实践队成员详细讲述了自己1969年参与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备战的经历。“那时候我们搞军事革新,要把全营的炮都改过来,改过来后,战前准备从十五二十分钟缩短到了五六分钟左右。”老人至今回忆起来还记得清清楚楚。
有一次师里派来的参谋长为了检验他们的作战水平,发电报说右前方有敌人的永固工事,闫民权的排竟然将从德国买的钢板打穿了。“你们都能把这么厚的钢板打穿,还怕苏联人的坦克?你们到时候上了战场就狠狠的打!”闫民权老人仍记得参谋长的话,提起来还激动不已。
据闫民权老人回忆,他在准备夜战的某个冬天,一下子消瘦了20多斤。但在采访现场,老人只是云谈风轻地一笔带过,对于自己在当兵备战期间吃过的苦更是很少提及,更多的是流露出他在忙碌日子中的充实与快乐之情。
任职村干部,炸破山岭把田开
离开部队后,闫民权老人面临着身份的抉择。“当时一个和我一样退役下来的同乡去了宣化读大学。但是当时各级政府,从省到县,都动员让我回到西柏坡任职,看到组织给予我的充分的肯定,我决定留下来。”就这样,闫民权老人在西柏坡村里一干就是三十一个春秋。
集体经济时代下,提高粮食产量是村里的首要任务。除了平整梯田,老人还曾带头组织了村里第一次大规模爆破,开垦出了整整十八亩土地。他动容地向实践队成员们说:“两万斤炸药可不是个小数目,当时我心里也没底。但是我是相信咱们技术人员的测算的,为了爆破的精确和村民们的安全,多一两少一两都不行。”
在这次爆破中,政府在政策上也给予了闫民权极大的支持。“毛泽东说愚公移山是感动上帝,那我们这件事就是感动石家庄地委。”老人诙谐地说。原来,当地政府为帮助西柏坡村清理碎石,特地从无极县调拨来四台推土机,连工资钱、油钱都不让村里出。时隔数十年,闫民权老人如今回忆起来脸上仍浮现出十分感激的神情。
回首村史,风雨里成长兴盛
“村里的变化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从老人口中,实践队成员得知上世纪70年代初村里一个农民一天的劳动工资是一毛八,而十八亩土地被开垦出来后的几年间,工资涨到了七毛八。改革开放后,老百姓粮食自给有余,全村人均三分地就能吃饱饭。
谈及西柏坡村致富的原因,闫民权老人向我们谦虚地表示:“这不是我的功劳,我不是什么特别杰出的人才。”老人介绍道,起初,西柏坡的村民们把家里的农副土特产拿到集镇上去卖;后来有两个农民自己买了相机给游客拍照;还出现了出售红色纪念品的村民。“村里发展全靠村民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依托红色旅游资源,各显其能。”闫民权总结道。
采访最后,闫民权老人激动地阐述自己心目中的西柏坡精神:“西柏坡村民所践行的就是西柏坡精神!”村民们政治思想觉悟高,听党的话,在抗战年代做好后方支援;他们在中央工委视察时提供了100多间房子,有舍小家为大家的牺牲精神;西柏坡村民风淳朴,村民们团结一心,路不拾遗,不闭户不锁车,更没有偷盗行为。中午的阳光从院子里葡萄架的缝隙中漏下来,照到老人的灰白头发上。说到这里,老人的脸上洋溢着自豪与骄傲。
作者:徐畅 周治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9993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