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10世纪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洛阳的南入口及街区遗址,隋唐时期都城的代表性遗存,定鼎门遗址博物馆,见证隋唐时期农耕文明发展水平,展现丝绸之路鼎盛时期起点。让我们透过历史的云烟,走进盛唐时期车水马龙的繁华街道。
定鼎门遗址博物馆,2009年成立,位于洛河南岸,由“一门一街两坊”构成。其外观仿唐城门,由城门、城墙、城楼和阙楼组成。其中城台、城墙、阙台内部为遗址保护和展示区,城楼、阙楼内部空间为陈列展览区,主要展示定鼎门遗址的演变历史和隋唐洛阳城在考古发掘中出土的部分文物。
定鼎门遗址博物馆在保护地下遗址的前提下,采用钢架结构,在遗址上面复原建设一个定鼎门的新城门楼。通过这种方式,既有效地保护了文物,又能展示定鼎门的历史风貌。
博物馆分地下一层,地面两层,地下一层深藏着定鼎门的前世今生,除了考古发掘出的定鼎门遗址门道、柱础石、城墙等,考古探方里还出土过骆驼的脚印,千年足迹回荡着西域的驼铃。达530年,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沿用时间较长的古代都城城门。
定鼎门遗址,世界文化遗产,是隋唐和武周时期都城洛阳城外郭城正门。隋初名建国门,唐时更名定鼎门,位于隋唐洛阳城中轴线上。其东西两侧与洛阳城外郭城城墙遗址相接。门址以北为唐代洛阳城的城市轴线干道——天街。天街东西两侧分布有明教坊和宁人坊。两处里坊遗址北侧有永通门街遗址,里坊之间有坊间道路,坊内有十字街,通津渠河道,排水渠等遗迹。门址两侧发现有唐代路面,存有人的脚印,动物蹄印和车辙印等遗迹。
定鼎门城门形制独特,国内罕见。由平面呈长方形的墩台、三个门道、东西飞廊、东西两阙和左右马道组成。东西飞廊和东西两阙分别位于墩台两侧,和墩台呈平行对称分布。墩台是城门的基础。盛唐前期的定鼎门墩台由黄土夯筑而成,面积有如今两个篮球场大小,夯土细密结实,墩台四周还包砌壁砖。三个门道均采用梁架结构,其中部皆置单重门扉。城门楼的高度约15米,相当于如今的5层楼高。史料记载,定鼎门正式启用于隋大业二年(606年)正月,隋炀帝便是第一个通过这座城门的古代帝王。
定鼎门遗址博物馆充分利用其文物资源,为打造东方博物馆之都,开发洛阳特色文创产品,办好重大社会性公益活动,增强融入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调研团队: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洛阳地区特色博物馆调研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9989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