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并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是保护和传承反映历史文化传统和文化变迁的极富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需要,也是夯实地方文化底蕴、补充文化旅游资源新鲜血液的必经之路。
8月8日,湘潭大学赴山东泰安关于疫情后文化旅游经济复苏主题调研团来到了泰安市文化艺术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了解泰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情况以及馆厅建设的开放恢复情况。
【图为调研队员与负责老师在厅内合影留念】
可能受连续大雨天气影响,下午4点到达泰安文化艺术中心时,馆内冷清。通过馆内智慧数据库墙得知,来馆游览的游客参观实践较为分散,较昨日人流集中于上午,截止4点,今日到馆量为243人,截止月初,本月到馆人数为2411人,访问量可观,可见泰安非物质文化展馆对外普及和宣传成效明显,广大市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有明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通过与工作人员的交流,小组成员们进一步了解到从2006年起,泰安市进行了为期三年的民间文化拉网式普查,共普查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8650多条,整理各类项目910多项,一批优秀的项目得到了较好的挖掘和有效地传承保护。截至目前,市级已公布非遗项目8批,列入四级非遗保护名录的项目中,国家级11个、省级42个、市级405个、县级626个。调研队员观察到,馆内以文化墙和场景设置、精美实物展示的方式为主,但由于馆厅空间有限,仅展示具有典型性鲜明的地域性、高度的艺术欣赏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品。包括技艺复杂蕴意丰富的肥城桃木雕刻、磅礴大气令人耳目一新的泰山石乐、充满烟火气息的民间舞蹈百寿图、古朴厚重的泰山石碑等等。队员参观时,不禁沉浸其中,感慨泰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丰实在是无尽宝藏!
【图为调研队员参观馆内展品】
弘扬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泰安文旅融合升级的必然选择,队员通过网络官方资料得知。目前,全市已进行生产性保护开发的县级以上非遗项目224个,占比达到55%,年产值过亿元的非遗项目9个,过千万的12个,过百万的39个。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文化遗产富民模式,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显现。
以省级非遗项目肥城桃木雕刻为例,300多家商户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桃木工艺品线上售卖,电子商务的推动,使得非遗产品网上销量占总销量的60%以上。政府相关部门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式保护、创新式发展,不仅在非遗生产性保护上实现了新突破。更是扩大了泰安文化旅游品牌的影响力,使泰安文创泰安文化走进千家万户牢固留存于人们的记忆!
【图为泰安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内的桃木工艺展品】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9986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