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浮迹行”社会实践队下乡考察浮石飘色

来源:岭南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作者:浮迹行

中国青年网江门8月8日电(通讯员 冯家辉)“浮迹行”实践小队的队员们对江门市斗山镇浮石村的飘色传统进行了实地考察。本次下乡考察的目的是弘扬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唤醒当代青年对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视。

古人云:祖宗之法不可违。在这个经济发展受到高度重视的社会,文化发展同样不可忽视。浮石飘色文化是扎根于浮石村的传统文化,经历了时光沉淀的文化,在人类思想文明层面上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浮迹行”实践队为了让浮石飘色文化得到弘扬,队员们结合实际下乡考察得到的经验,挖掘其中内涵,推广宣传这种地方传统文化。

前期,队长让队员们各自在网络上浏览各种关于浮石村飘色文化的信息,而其中两名队员在图书馆查找翻阅了相关资料。队员间相互分享自己的收获,才使实践队的队员们对这种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

要想更加深入地了解浮石村的飘色,便需要进行实地走访,才能得到更真实、更确定的资料。

何为飘色?在江门,有一种热闹的习俗,叫斗山浮石飘色。

台山浮石飘色是一种保持传统特色的民间文化造型艺术,始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浮石族谱已有正式记载,是台山民间习俗艺术的一枝奇葩。台山浮石飘色来源于“陕西高抬”,清代和民国时期,北京和各地陕西会馆每年正月十五闹元宵时上街表演。清代乾隆年间,石举人赵家璧上京会试时,在无意中“识破机关”,掌握其中秘密,带回乡中推广,经过近200年的传承,形成今天独具一格的浮石飘色。

飘色是一种融舞蹈、音乐、戏剧、魔术、杂技于一体古老的传统民俗艺术表现形式。“飘”,顾名思义就是脱离地面,向群众展示凌空之美。其形式以及原理是由若干人推着一座色板,而色板上装饰着固定姿势的人物,人物只靠一根看不见的色梗支撑着,在高可逾人的空中手舞足蹈,飘然欲飞故此而叫飘色。浮石飘色制作选题多取材于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弘扬真善美,鞭笞假丑恶,表达了人民群众的良好心愿,集艺术性、思想性、教育性于一体。每架飘色以一个历史人物故事定名,如:“嫦娥奔月”、“牛郎织女”、“吕布貂婵”、“木兰从军”、“劈山救母”、“白蛇青蛇”等

在每年农历三月三的“北帝诞”,浮石村民列队抬着北帝塑像,以头牌、色标、罗伞、飘色、舞龙、舞狮、高跷、八仙、八音锣鼓组成队伍,游遍全村十坊,形成一个阵容鼎盛多彩多姿的汉族民间习俗节日,吸引村中海内外乡亲和各级宣传媒体、各地摄影爱好者和文化研究者,影响深远。

在各方重视,群众积极参与的条件下,作为台山民间艺术瑰宝的浮石飘色历久不衰,并不断发展。1996年,浮石村被广东省文化厅命名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飘色之乡”,1999年又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飘色之乡”。

“浮迹行”实践队在此次下乡的过程中,派遣了两名队员到浮石村实地考察、了解情况。两名队员走访了浮石村,亲身感受当地的风俗民情,听到了浮石村老一辈人口中的精彩故事,采访了村民们的对飘色的看法见解,还去到了浮石飘色传承基地进行参观。两名队员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看到了浮石飘色文化更真实、更深层的一面。她们向其他队员分享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让大家都对飘色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在本次的实地考察过程中,较为遗憾的是无法近距离观看到飘色的传统表演。不过队员们仍能继续收集相关信息,结合这段经历,积极撰写新闻稿和推文,并将自己的独特想法融入其中。

浮石村的飘色文化是祖先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凝聚了百姓丰富的智慧、多彩的艺术,以及对生活的美好向往,理应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得到后辈的传承与发展。“浮迹行”实践小队希望通过队员共同的努力,使浮石飘色文化被更多新时代的年轻人关注、接受、喜爱,让飘色文化经久不衰、源远流长。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导下,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样化、创新化,的趋势,但无论怎么变,传统文化的核心精髓不会变。弘扬多彩乡村文化,我们在路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9959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智启田园:日照农户的智能农具挑战与展望

在日照这片充满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的土地上,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现代农业的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为了深入了解日照农户对当前智能农具的看法以及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 马昕莹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智能农具促发展

在了解了日照农业发展情况后,队员又进行了新的调查。在新的一次调查中,队员到农村地区去进行调查问卷的发放和访谈,了解日照农户们目前对智能农具的看法和目前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具体问…… 马昕莹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智慧农业赋能 助力粮食增收

近期,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科技助农,创新“慧”农实践队深入乡村,调研当地农户对智能农具的看法及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此次调研旨在了解智能农业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马昕莹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日照农户拥抱智能农具:革新生产,迎接未来农业

在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的广袤田野上,一场由智能农具引领的农业革命正悄然兴起。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农业技术逐渐渗透到农户们的生产生活中,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还解决了诸…… 马昕莹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科技赋能日照农业

科技是乡村建设创新发展的动力和技术保障。科技的发展可以提升农业生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农村,探索新的农业经营形式和农村治理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新的发展路径和模式,…… 马昕莹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科技下乡,慧农同行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农具逐渐走进了农村的生产生活。为了深入了解日照地区农户对智能农具的接受程度以及他们目前面临的具体问题,科技助农,创新“慧”农实践队在刘兆宇老师指导下…… 马昕莹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聚焦日照农村:智能农具与农户心声的探索之旅

夏日炎炎,曲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科技助农,创新“慧”农实践队于2024年8月8日前往日照市农村地区深入实践,他们此行目的,是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深入访谈,了解农户们对智能农具的看法…… 马昕莹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访农问俗知民情,智耕试种知稼情

为了解农村地区对智能农具接受程度和生活生产问题的任务,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科技助农,创新“慧”农实践队举办了以“访农问俗知民情,智耕试种知稼情”的主题活动。通过发放调查问…… 马昕莹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向日葵老师”卢春英:用爱与智慧点亮山区孩子的未来

2024年1月21日,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成员蔡开彬同学走进昭平中学,专访了被学生们亲切称为“向日葵老师”的卢春英…

寒假社会实践┃青岛科技大学“遗”路生花寻年队践行非遗传承

在2025年春节首个非遗年的特殊背景下,青岛科技大学“遗”路生花寻年队的五名大学生,怀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的使命感,…

大学生创新团队:用技术为动画“重置焕新”,开启视觉新体验

在如今动画产业蓬勃发展的时代,老旧动画因画质、风格等问题逐渐淡出观众视野。然而,浙江工商大学的“雾散云开”团队却另辟…

湖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团委青工部开展“我与科学有个约”科普志

为积极响应2024年两会科技创新目标,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湖南省科技馆联合湖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

动科动医素质拓展部2月心委例会成功召开

本部二月心委例会于2月24号12:30在荟十2楼活动室成功召开,例会主持人为22级部门负责人桑雨嘉。例会开始后,心委们首先完成了一…

最新发布

云支教的趣事
保持课程的活跃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好方法,“云帆”文化支教社会实践队的小老师们都有一些自己的“小妙招”来提高学生的活跃性。比如,在今天的辅导中,我们队的陈老师就在第一节课的课堂时间,与小同学玩起了…
新时代新思想走访调查
弘扬新思想,争做新青年——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新时代新思想文化普及实践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导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无论是今年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还是六…
传爱国思想,育科学精神
传爱国精神,育科学思想——计信学院“彩虹e教”云端教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本网讯(计信学院程宇)无论在什么时代,热爱国家,崇尚科学的人总是最可爱的。对于国家,一片赤诚,甘于奉献;对于科学,严谨笃实…
社会新时代
弘扬新思想,争做新青年——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新时代新思想文化普及实践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导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无论是今年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还是六…
夏日炎炎,有学才甜
经历了漫长的假期,感觉自己在学习上失去动力,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在家昏昏沉沉度过了炎热的7月,终于我抓住了7月的尾巴,提起学习的强烈冲劲。学校组织了“三下乡”活动,为了方便学习,我加入了线上…
同欲者胜,同舟者兴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家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为了解疫情期间居民的生活安全与保障状况,2020年8月7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疫情对居民生活方式的影响暑期社会调研团队员来到南阳市四季花城小区…
看山东学子带你领略法院中的“别有洞天”
7月27日,跟着夏末的步伐,山东理工大学“普法先锋”实践团将出发前往泥沟镇人民法院参观学习并进行社会调研。山东理工大学“普法实践”团于7月27日上午八点半从台儿庄出发乘公交车前往泥沟镇,于上午大约九点…
民法典基本规定的解读
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为了让实践队员加深对解民法典内容的认知,7月27日,我所在的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爱…
厦门大学红树林公益教育精准扶贫实践暨农村教育、电商现状调查实践活动
为响应国家脱贫攻坚的号召,为落实厦门大学对中西部地区的帮扶,厦门大学青海实践队于8月2日前往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胡思洞乡进行社会实践,通过厦门大学“我知盘中餐平台”以及“红树林公益教育平台”助力电…
“礼敬中华,弘扬传统文化”——愿这方砚天地,永不埋没尘中
为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文化现代发展,继承中华文化精神烙印,8月4日—8月5日,浙江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赴浙江杭州相关博物馆“礼敬中华,弘扬传统文化”实践团成员前往浙江博物馆,参观“石砚新妍——-吴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