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6日,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征程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之一来到了中共一大会址进行参观,参观期间她仔细观看,认真学习,身临其境,深切感受当年革命先辈的英勇精神与建立共产党的艰辛历程。
中共一大纪念馆位于上海市黄陂南路374号,是一处普通的石库门两层老楼,底层的18平方米房间就是“中共一大会址”。一进门,我就被庄严的气氛所包围感染,怀着一颗激动虔诚的心,开始了参观活动。这幢石库门楼房建于1920年秋天,当时为出席中共一大会议的上海代表李汉俊及其同胞李书城的寓所。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次召开,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张国涛,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包惠僧等三人出席了会议,他们代表全国53名党员。7月30日,会议受到法租界巡捕的搜查,会议被迫中止。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了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和工作会议,选举了中央局领导机构,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52年9月,中共一大会址修复建立纪念馆并对外开放。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中共一大会址为全国中方观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3月,邓小平为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题写了馆名。
一进入馆内,鲜红的党旗像一片火焰般布满了双眼,感觉是那样的神圣和高尚。鲜红的党旗下是花朵的簇拥,像一片火焰一般映入眼帘。小队成员在党旗下拍照留念,以记录这神圣庄严的一刻。进入馆内,翻阅了无数历史画卷,感悟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在这里,每一位参观者都放慢脚步,炎神中全是虔诚的追思和敬仰。他们都用心去体会,去品味一件件展品中铭刻的光荣与辉煌。屏幕上是一大会址中展出的一部分事物,从泛黄的报纸到保存完好的旧照,以及先辈穿过的旧外套,各种各样的革命文物,文献和历史照片,破旧的棉絮、生锈的枪炮……一件件物品把我的思绪带回到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在一大原址,十五尊栩栩如生的蜡像更是还原了共产党初成立时那些革命先辈的坚定与信心。空气因为历史的负重而变得凝重和肃穆,那栩栩如生的蜡像定格了这伟大的时刻。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小队成员进入到一大会址纪念馆的二楼,这里存放着数百件珍贵的历史资料。向人们展示出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从资料中了解到,从1840年鸦片战争一直到辛亥革命,不同的阶级都没能领导中国人民走向民主和独立。是历史和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走向了民主和自由。小队成员仔细地瞻仰了这些真实记录着党和国家发展历史的重要文物。对革命先辈为共产主义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事迹有了更深一步的深刻认识。
沿着鲜艳的红地毯,一幅幅记载着革命历史的图片复制到脑海中。他们都记载了革命战士的鲜血,自己仿佛是正走在革命的道路上。体验着一次次艰苦的抗战斗争。小队成员心里感到热血澎湃,激情满怀。在参观的过程中,最新眼球的则非中共一大的蜡像模拟场景莫属了,这些由蜡像制作而成的房屋,家具人物,各个栩栩如生,让人们有了触碰历史,回到过去的错觉。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建党时的每件文物都十分的珍贵,每个情景都耐人寻味。我们更要经常回忆,深入思索,从中解读我们党的初心,这让我们倍感振奋。通过这次学习考察活动,小队成员在思想上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在观念上受到了深深的触动。小队成员意识到,我们应该更进一步的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做一名对人民,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小队成员被当年革命先辈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所感动。为他们坚持理想,坚持革命的精神所鼓舞。小队成员相信他今后一定会继承革命先辈的伟大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在这里,小队成员感受到了理想与信仰的力量。我们要继承发扬前辈们不惧艰险,奋勇向前的作风,坚定信念,严格要求自己。而这些逝去的先烈们的精神将永远长存,犹如那黑夜中的明亮的灯盏。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照亮了中华民族崛起的未来。图为成员与中共一大会址合影。陈红丽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9907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