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就像一匹飞驰的骏马,从我们的身边飞逝而去,我们的暑期社会实践就像一颗闪耀着金色的光芒的流星一样,结束了。转眼眼间,我们横跨三座城市,分布在8个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探寻之路已经结束,虽然受疫情影响,我们每个成员并没有深入每个地方去体验,但是我们的云体验也引发了我们队员深深的感触,现在回想起实践中的一幕幕,一帧帧画面,仍然记忆犹新。此次社会实践,使我的暑期生活变得更加的充实,丰富多彩,还有很多的收获与感悟。
老话说得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对于我们团队来说是最贴切形容。我团队克服种种困难,用最真诚的态度去做好暑期社会实践,受疫情影响,我们只能以分队的形式在各地分开实施暑期社会实践,虽然每个地方可能只有一个或者两个队员去探寻,走进非遗文化,但这并没有磨灭我们队员对非遗文化的热情与积极性。
还记得最初开始的时候,我们启为创新团队刚刚成立的时候,我们对于调研的方向、方法都一筹莫展,甚至连我们的调研主题都在不停的改变,最后我们能够与非遗传承人互相交流,传送资料,撰写新闻稿,网站投稿,最后实践总结。我们的每一个队员都在不断地成长,汲取知识,我们从小萌新变成了老腊肉,学会了如何能够快速有效的去沟通,以便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在这一方面,我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
梦开始的地方-武汉昙花林
走进昙华林古街,仿佛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感受着哥德式,北欧式,古希腊式教堂,感受着近百年来的遗址带给我们的文化冲击。我们从昙华林古街工作人员的口中了解了昙华林古街的风云变迁以及未来的发展变化,我们更是贴近生活,走访了昙花林街区的商户、居民听他们细细阐述他们眼中昙花林风云变迁。在昙花林我们深度采访了与与泥塑为伴的“泥人胡”-胡作林,用生命去诠释每一个风筝的“风筝陈”-陈士荣。
他们用他们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工匠精神,他们之所以在他们所研究的领域获得极高的荣誉,是他们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自己所喜爱的东西,用生命在诠释艺术。
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也是一样的,一定要术业有专攻,不要只学习一些皮毛,任何一个行业都是优胜劣汰,我们必须深入自己所处的行业,潜心钻研才能有所成就。
图为启为创新队员与陈士荣合影 。启为创新团队- 樊汉奇 摄我们的中心站-前童古镇
体验了泥塑以及风筝等武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来到了前童古镇感受木雕的独特魅力。我们采访了木雕手艺人陈献松,并参观了他创立的龙舟博物馆。感受到了世间万物的神奇,一块块木头,经过大师巧夺天工的雕刻,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在于雕刻大师的交谈,以及观看他们的雕刻过程,体会到了什么是出神入化。
图为队员与雕刻大师童献松合影 。启为创新团队- 童浩景 摄我们的终点站-道口烧鸡、秦氏绢艺
我们在经历了各种非遗技艺的文化冲击之后来体验一下河南美食给我们带来的视觉盛宴,我们采访了义兴张品牌的传人,他为我们娓娓道来道口烧鸡品牌史,他曾花800万赎回家族传承老字号商标,以及他对未来的前景规划。秦氏绢艺从最初的养家糊口,到走出去,获得最高奖项金花奖,我们都学到了很多的东西。
图为队员与秦氏绢艺传人留影 。启为创新团队-刘晓哲 摄不管是个人,还是一项技艺的传承以及一个企业的发展,都是一个不断创新与发展的过程,有时候我们不能局限于一个小的视野,要眼光足够长远,有战略意识。
社会实践结束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那种依依惜别的感觉呢?在此次社会实践中,我们收获了知识,收获了友谊,收获了对社会现状的思考以及非遗依旧存在的问题。我们克服重重困难,齐心协力,最终都收获到了我们人生没有体验过的种种感受。此次社会实践,将会是我们大学生活最难忘的回忆,也是我们人生旅途的珍贵回忆!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9873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