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地处长江下游平原地带,适宜的温湿度与肥沃的土壤滋养着茂密的竹林。如皋民间的竹编手艺人就地取竹,编织着各类生产生活所需的竹器,由此如皋的竹编制品远近闻名。为近距离了解源远流长的如皋竹编文化,河海大学如皋竹编非遗文化调研团于7月29日拜访如皋市才艺竹制品厂。
在厂主的带领下,调研团参观了竹艺厂的展品馆并且观看了介绍如皋竹编的纪录片。纪录片记载:“如皋素有无竹不成家之说,当地有嫁女必备果盘、针线匾等竹编嫁妆,孩子出生送窝篓,满月送竹子的民俗。时至今日,端午佳节仍有为新嫁女儿送竹编凉席与帐竹的“送夏”风俗。”从纪录片中,调研团了解了如皋竹编的历史渊源以及它在当地文化中举重若轻的地位。
欣赏展品
观看纪录片
之后,7月30日。调研团参观了如皋市才艺竹制品厂的车间,近距离观看工人制作竹编的过程。工人向调研团讲述了锯、洗、劈、启、匀、刮、倒边等多道工序,并且展示了人字纹、回字纹、方孔、三角孔、六角孔、圆口和菊花底等多个技法。
近距离观看工人作业
竹筐半成品
结束观摩竹编制品后,调研团成员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动手制作较基本的竹篾,体验了竹篾启、洗的过程。亲自动手过后,调研团成员也熟悉了竹编制品的制作过程。在工人的不断改进以及现代机器的加持下,竹编工艺越发精细。由工厂主表述,自竹器厂成立以来,经过三十多年的改进和摸索,编织用的竹篾越来越细,最细已不足1毫米,对技艺要求也更高,制作出的作品也更为精致。如皋竹编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间传统工艺特色,以及几代人的心血都融入了这个小小的竹编制品中。
调研团队体验竹编制作过程
7月31日。为了进一步了解如皋的竹编非遗文化,调研团队进入了当地的民俗园实地考察,在竹编展馆见到了精美的竹编作品。
刘氏竹编前合照
经过三日的实地考察过后,调研团队也发现目前如皋从事竹编的手艺人普遍在六十岁上下,而竹编工艺复杂,现在的年轻人极少愿意学习竹编技艺作为谋生的手段,导致人才断档,现状危急。团队认为若如皋竹编逐渐加强文创设计,深挖其文化内涵,与时代潮流接轨,如皋竹编会有更加光明的前景。
图片:如皋竹编非遗文化调研团
文字:如皋竹编非遗文化调研团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9726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