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为红色基因赓续绵延,传承红色基因的不朽信念。8月3日,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拾忆逐梦团队开启了第三天“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林丽君分别抵达诏安乌山革命根据地和诏安革命历史纪念馆,参观学习诏安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旨在加强当代青年对红色革命历史的学习和传承。
林丽君最先来到的是诏安乌山革命根据地,乌山逶迤于福建南部的诏安、云霄、平和三县的边界,自北而南,绵延百里,是南方一块红旗不倒的革命根据地。在革命战争年代,乌山成为闽南人民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重要革命根据地。
图为福建农林大学拾忆逐梦团队队员林丽君在红星乡闽南乌山老游击队员之家参观学习。沈丁松 摄
闽南乌山老游击队员之家是乌山景区游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纪念馆坐落于海拔近千米的乌山上,是汽车可以到达的最高处。这是林丽君来到的第一个目的地,由于疫情的影响,纪念馆暂未开放。通过对纪念馆讲解员的采访,了解到这里还保存着很多游击队时期留下来的废旧自行车、猎枪、子弹等革命物品。“爷爷当时是游击队通信员,奶奶经常给游击队放哨、运粮食、缝补衣裳、有一次放哨的时候,奶奶还被国民党军队抓了,后来被村民救了出来。”热情的管理员张周华自豪地向林丽君谈起了自家的革命历史。他表示“乌山革命很艰辛,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该了解这段历史”。为了做好义务讲解,夜深人静时他也会在馆中查阅书籍,学习革命知识。采访完管理员后林丽君循着革命先烈的足迹,重走红军古道,寻访乌山革命遗址,参观革命先烈工作旧址,游览了中共闽南地委机关财务处、看守所、炊事处等遗址。
图为红星乡乌山脚下发展为特色景观的梅园。林丽君 摄
乌山革命精神对诏安的影响也从未止步。红星乡,当年革命先辈战斗过的地方,在新时期传承和发扬“乌山革命精神”,正是当年老一辈所拥有的革命精神,支撑着红星乡企业家在逆境中敢闯敢试、革故鼎新,推动青梅产业的第二发展。在下山时,林丽君注意到乌山脚下的一片梅园,便向梅园旁的一户当地居民询问情况,刚好这家人家中就有种植青梅。他们热心介绍道:“原来红星乡是诏安青梅种植核心区,在梅花盛开的时节会吸引一大批外地游客前来观赏,成熟后的青梅又被进一步加工为梅干、青梅酒等畅销于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市场。红星乡中的很多村民都是以种植青梅为生的。青梅,这个原本不起眼的小果成了当地百姓的“致富果”,“中国青梅之乡”——诏安也因此更广为人知,也为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了实际、有效的贡献。”
3日下午,林丽君来到了诏安县良峰公园内的诏安革命历史纪念馆和烈士陵园。
图为福建农林大学拾忆逐梦团队队员林丽君在诏安革命纪念对乌山革命历史的进一步学习。 林丽云 摄
诏安革命历史纪念馆收藏了民主革命时期的文献和实物,为后人了解革命历史、缅怀先烈和教育广大干部、青少年提供了平台。林丽君抑制住激动的心情走入纪念馆,馆内陈列了一大批革命时期的历史图片和革命文物,革命战士用过的手枪、通讯员保留下来的信件,配合馆内讲解员的讲解,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当年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让参观人员仿佛置身于革命战争之中。在介绍到乌山革命根据地的这段历史时,讲解员饱含深情的讲到,“乌山是播撒闽南革命火种的地方,也是南方八省十五块重要游击区之一,一大批的共产党人扎根在乌山,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直至闽南全境解放,在长期的艰苦斗争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乌山革命精神”。在参观结束离馆前,管理员还为每一位参观者送上一份纪念馆手册和诏安革命史简说,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诏安革命历史。
图为福建农林大学拾忆逐梦团队队员林丽君在烈士陵园内瞻仰烈士纪念碑。林丽云 摄
实践的最后一个目的地,林丽君来到了革命历史纪念馆旁的烈士陵园,看到陵园内的烈士纪念碑正面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鎏金字,下方刻着中共诏安县委、诏安县人民政府的题词。走到纪念碑后方则是中共闽粤边特委书记张敏、云和诏县委书记李才炎等16位革命先烈的陵墓,这里除了安葬12名“月港事件”烈士外,还有另外四名烈士。虽然酷暑难耐,但对革命英雄的崇敬之情并未打击林丽君的热情,在纪念碑前驻足停留、注视了许久后她才离开了烈士陵园。至此,拾忆逐梦团队的诏安站也落下帷幕。
一天的实践虽已结束,但林丽君表示对革命先辈精神的学习不会止步于此。这次实地、实情、实景的学习和体验让林丽君更深刻地了解了诏安的红色文化。本次的实践活动也会成为林丽君永远难忘的记忆。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9685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