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一群年轻人来到延安,战火纷飞,时局动荡,在这里他们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土窑洞里迸出了新中国。
2020年,85年后,另一群年轻人再次住进了窑洞,和平年代没有了战乱,可我们依旧在思考:我们想建设一个怎么样的中国?我们要怎样建设中国。
重走延安革命路,青马骨干悟真知。长安大学“青马骨干担使命·学思践悟爱国行”暑期实践团队的同学来到了延安,在这里我们度过了为期一周的窑洞生活。
窑洞的大门像时光隧道的入口,推开门,我们又回到了85年前那段岁月,土炕上,那群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描绘着一个美好世界:在这里,没有战乱和炮火,没有饥寒交迫,没有衣不蔽体,那是一个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笑容的时代。现在,我们正生活在先辈们所憧憬的那个“幸福年代”,再次住进窑洞,我们也在为着社会主义新时代而努力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年轻一代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这代人的“新长征路”就是要让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出新的光芒。
图为实践队员们在窑洞中进行研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实践队居住的土窑洞里,队员们自己动手体验了一把吃大锅饭的感觉。2个小时里,队员们自己劈柴生火,利用土柴火灶和延安当地的食材,烹饪出了满满一桌子的美食,丰富的菜品、自己从零开始包的饺子包子还有第一次使用烧烤炉烤制馍……做完饭后队员们纷纷感慨食物来之不易,生火被烟熏了眼睛,做面食擀不好皮,柴火灶掌握不好火候等等,相比于85年前革命前辈在延安时期使用的灶台和可以利用的食材,我们今天的生活已经好了太多。
图为实践队员们一起做饭
在杨家岭和枣园的窑洞里,党中央就是在这一个个土窑里做出了影响中国革命的决定。实践队前往两地的窑洞参观时,队员们都对当时领导人居住的环境之艰苦,条件之简陋却仍然充满斗志,誓要让中国换新天的壮志所感染,在每天的参观结束后都迫不及待的返回所居住的窑洞里交流自己学习的感受。
图为实践队员体验窑洞生活
在鲁迅艺术学院的窑洞里,当时的鲁艺学员们正是坐在土炕上创作出了众多的美术、文学和音乐作品,这些作品反映出战争时期人民不断反抗勇于斗争的精神,体现着在鲁艺奋斗过的老一辈革命文艺家的爱国精神和革命情怀。画作、诗文、乐篇、雕塑、戏曲,形式多样的文艺作品都反映了当时人民的心声,同时一首首脍炙人口的乐曲更是在中国的大江南北传唱,起到了提振人心的作用。在鲁艺东山冼星海旧居,实践队员聆听了薛健老师的现场教学《冼星海与黄河大合唱》,了解了伟大作曲家冼星海崎岖坎坷的生平事迹,队员们高声合唱《黄河大合唱》,深切缅怀鲁艺时期的广大文艺工作者。
图为实践队员合唱《黄河大合唱》
今日之中国不再为炮火所侵袭,我们重走先辈在延安的革命之路,前往杨家岭、枣园、鲁迅艺术学院等革命旧址瞻仰学习,一件件文物向我们述说着那个年代那群年轻人以一种多么坚定而又昂扬向上的信念为了心中的理想国而奋斗;一个个故事向我们呐喊着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新中国”的嘹亮时代强音。
三处窑洞,三个故事,一个目标。杨家岭和枣园的窑洞讲述的是革命故事,共产党人在这里打出了新天地;鲁迅艺术学院的窑洞描绘的是文艺故事,鲁艺学员用文艺的方式呐喊出了人民之声;队员们居住的窑洞讲述的发展故事,做为当代年轻人,我们思考着如何自己在中国发展的进程中能做些什么。不论是哪个故事,我们一致的目标都是为了一个更加繁荣昌盛的中国。
国家二字深深的烙印在每一位中国人心中,从1935到2020,85年,变的是我们正生活在先辈们所为之奋斗的和平年代,不变的是为中国之强盛而不断奋斗的年轻人!此次延安行,我们探索窑洞背后的故事,研学结合,切实感受到了先辈的信仰,也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9608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