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扎根人民群众了解国情民情,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安徽师范大学地旅学院“访徽韵·探民俗”GIS信息系统构建与调研团队以安全为前提,采取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调研方式,在队员所在地区分别开展安徽民俗旅游信息调研实践活动。为切身了解民俗地域文化,团队成员骆文慧同学于2020年8月4日走上街头,通过发放问卷体会民众对于民俗旅游的态度与感受。
一、走向街头,走近民众,走入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一些优良的民俗事项和民俗传统,尤其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一些好的礼俗和道德规范,对群体、乃至国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形成,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整合和促进的作用。
但如果仅仅通过博物馆,网络书籍等媒介了解人们对于民俗文化的态度未免不够准确,因此GIS信息系统构建与调研团队成员骆文慧同学决定走上街头,去获取最真实的群众感受。8月4日,骆文慧同学顶着炎炎烈日,在街角、商场、停车场等人流较为聚集的地方发放提前准备好的问卷。骄阳似火的天气为骆文慧的问卷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路上的行人脚步匆匆,仿佛不愿在烈日下再多停留一秒钟。然而她并没有放弃,努力追随行人的脚步,说明自己的意愿,希望获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功夫不负有心人,多数行人也愿意停下脚步填写问卷,甚至有民俗相关工作者热心询问了我们团队的调研工作进度。
问卷发放工作进行的相对顺利,随着太阳逐渐落下,骆文慧同学的调查也接近尾声。她认真整理手上的调查问卷,为接下来的调研内容反馈做好准备。
二、体会民俗文化韵味,沉淀传统文化价值
骆文慧同学通过整理问卷内容,发现大部分人关于了解当地地域文化的途径这一问题都选择了“自身体会”。感受民俗,原来要将自己沉淀下来,由客位变成主位,有了感情,才能更好的体验出当地文化的出彩。然而如今民俗文化的存在和发展却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尽管国内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护民俗文化,但仍主要集中于非物质文化保护国家制度的确立与学术界发起的“救亡图存”式的田野调查工作,而对于民俗文化的产业化开发及其在整体文化产业结构中的转化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则明显不足。因此尽管有些民俗爱好者有意愿前往徽州特色古城感受历史韵味,也往往因其过分商业化与大众化而失望离开。
任何地区在漫长的发展中都会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这些文化虽与被大力倡导的官方文化不同,但它们互相影响,互相转化。人民群众出于完全自愿地创造了表达他们愿望的文化形式,而这些风俗文化也需要依靠我们的信仰与习惯才能继续传播下去。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GIS信息系统构建与调研团队将通过线上线下的调研,获取民众对民俗文化的认知程度信息,实践成果将不仅通俗地展示当今群众对民俗文化的认知,开发出具有实际应用性的民俗系统,借助地理信息科学技术手段,以此达到保护民俗文化、促进民俗文化发展。此次线下街头调研顺利结束,期待实践团队后续交出更加漂亮的答卷!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9560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