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5日上午,浙江大学医学院“无偿献血,让爱传递”暑期社会实践团杭州支队前往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庆春路院区进行调研,并采访了输血科的邓永乐医生。
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输血科于1984年在原血库基础上发展成为独立建制的科室。现为浙江省规模最大的输血科,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同时担任浙江省医学会临床输血学分会首届主任委员单位。
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拥有全省首家爱心献血屋。从献血车到献血屋的改变从根本上克服了献血者在流动采血车上献血时受外界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献血屋为无偿献血者提供了更加安全舒适、卫生温馨的献血环境,有效缓解了血液供需矛盾。
邓医生首先向我们介绍了血液从血液中心发放,到医院入库、检测、使用的一系列过程,其中审批流程之严格、检测程序之复杂无不体现出医院对血液安全的高度重视。在血液检测安全、即将投入使用前,医院还拥有一套系统的用血评估流程:其中包括病人分类、手术紧急程度、用血可能性及大小、患者及其家属献血史等,有效保证了血液资源的充分利用,在血液资源短缺时也拥有良好的应急能力。谈及科研用血,邓医生表示所有无偿献血都将用于临床,不会流入科研领域。
邓医生还向我们分享了一些目前用血存在的问题,首当其冲的无疑是血液资源的不足,邓医生感叹“血液是不可能够用的,像我们以前大量用血标准是2000毫升,现在都改到1600(毫升)了,供应足的那是没有的。”其次医院临床用血流程还不够精简,手术等待用血时间偏长。不过可喜的是这些问题都在逐步进行解决,供血方面,2018年全年的供血总量较2017年有了4330升的增长;用血方面,医院准备招募负责运血的人员,细化分工,提高效率。
随后,邓医生带我们去参观了浙一爱心献血屋。血液中心的老师向我们介绍了献血前初步检查的一些流程,并向我们介绍并不是献出的血液就一定用于临床,血液还存在2%-3%的报废率。另外自体供血与术中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在符合条件的病人中普及率较高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血液紧缺的状况。
临走前,邓医生勉励我们“学临床的也应该来输血科轮转轮转,你们学临床的来多了解下才能知道为什么(特殊情况时)血液没法供给你们,才能更好地向病人解释。临床也应该向病人宣传血液的重要性。”
通过对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输血科的采访调研,我们认识到血液供给依旧不足。尽管献血屋、用血评估、自体用血等一系列措施或技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血液不足的问题,但解决血液供需矛盾的根本方法还是扩大社会宣传,增加无偿献血。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9444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