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广绣作为岭南传统民间工艺,反应了岭南人们各时段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作为传统工艺,广绣由于受到城市化进程加速、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方式改变、机器工业的冲击,民间绣工越来越少,现在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对广绣的保护与继承探索,不仅局限于单纯的理论层面,而应融入到实践当中,让广的保护与传承得到更为深入的探讨与实际印证。
关键词:广绣、不足、传承
广绣是粤绣之一,指广州、佛山、南海、番禺、顺德、东莞、宝安、香山、台山等地的刺绣,也就是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民间刺绣工艺的总称。广绣,也作为一种著名的造型艺术,还与江苏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绣。2006年5月20日,广绣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广绣的历史源流
广绣,始于唐朝,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历史。冠有“四大名绣”美称的粤绣的一个分支,流传于佛山、南海、番禺、顺德等地,具有色泽亮丽、构图饱满、针法灵活、题材吉祥等鲜明的地域特色。五代十国至宋、元时期,广州农业、手工业、对外贸易不断发展,民间刺绣也逐渐发展起来,欣赏品的工艺日臻成熟,独立欣赏品与日用绣品分开,由此形成了一种独立艺术——刺绣画。明朝正德九年(1514),葡萄牙人在广州购得龙袍绣片回国,受到国王的重赏。广州绣品从此开始成为出口的主要手工艺品,扬名海外。当时,广州刺绣艺人不仅使用绒线绣,而且创造性地使用孔雀毛、马尾作线缕、勒线,用金线、银线刺绣。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亲自倡导成立英国刺绣同业公会,按广绣作坊形式组织英王室绣庄,工人也是学广绣招收“男工”,王室 绣庄从中国进口丝绸和丝线,加工绣制贵族服饰;英王查理一世倡导让广绣艺术传播英伦三岛,并动员国人种桑养蚕,当时广绣被西方学者称誉为“中国给西方的礼 物”,英、法、德、美各国博物馆均藏有广绣。
二、广绣的不足
在销售形势上,广绣面向高档工艺品行业,慢慢的远离了我们的生活,主要用途为装饰、送礼等,由于广绣转向高档工艺品行业,这也限制了它的受众人群。广绣的购买者大多为中老年人,年轻人极少购买,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加喜欢比较洋气的东西,而不重视本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并且广绣的分布较为分散,不易寻找,许多工作室都没有位于显眼的街区,若非熟人介绍极难寻找,这样分布为广绣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阻力。
三、“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道路
民俗文化活态化是推动民俗文化适应社会发展的有效实践动力,“互联网+”与民俗文化相结合才能取得进步,广绣归根到底还是在于如何引导起出路的问题。有市场、有前途、有利润的产品自然会赢得人们的关注,随着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加速融合,广绣可以借助“互联网+”为广绣增加新属性的同时,也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服务体验。广绣借助互联网思维,通过创新实践形成新的发展空间,通过线上线下技术传播手段,让传统文化实现与虚拟的结合体验,在依托网络思维的方式下使广绣展现新的模式、新内容,使传统文化以互联网思维转化发展,让民俗文化产品从内到外透出时代特征和生活状态。
免责声明:
部分资源来源网络,有涉及侵权等问题,请您及时通知我,进行协商调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9257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