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理工学院师范学院楹联文化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2020年7月18日、7月21日、7月30日以及8月1日分别在常熟的翁氏故居、曾赵园、兴福寺、言子旧宅及文庙等地进行了对当地楹联文化的考察活动。
楹联是中国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历史悠久。楹联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其中一个物质载体,它承载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灵魂。在常熟市的一些名胜古迹中不难发现楹联的存在。
本次实践旨在通过对常熟市著名的一些园林古寺等著名历史人文胜地的游赏,寻访到一些极具传统文化价值的楹联胜地,增强人文专业学生对于传统楹联文化艺术的洞察力与欣赏力以及新时代下青少年对传统文化记忆的重拾与弘扬的意识,增强他们的民族文化自信。从而在新时代下更好助力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在考察前期,实践团成员首先通过网络了解常熟本地的历史胜地,决定实践地点并进行实地考察。
7月18日上午,实践成员们跟着带队老师来到了翁氏故居——一所具有典型江南建筑风格的官僚住宅。翁氏故居以“状元门第,帝师世家”著称,名人辈出。翁氏家族的祖训便是故居内的主体建筑彩衣堂中的楹联“绵世泽莫如为善,振家声还是读书”。这一楹联告诉人们:翁氏家族帝师世家的地位来自于家族忠厚沉稳的家风,积德行善的品行以及通读儒家经典靠科举成名的志向。
18日下午,实践团成员赶赴曾赵园。相较于翁氏故居,曾赵园的文学气息更加浓重。近代文学家、出版家曾朴曾居住于此。他在此处写完了《孽海花》,并留下了不少名句。在随团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们参观了曾朴纪念馆与校史馆,了解了不少有关曾朴的名人事迹与常熟理工学院的历史。
7月21日上午,实践团前往兴福寺,在寺内寻找楹联的踪迹。兴福寺又与前两处的氛围不同,它更多着一层寺里特有的禅意。寺中的楹联也与别处不同,更多着一份远离了尘嚣的安静与清新。实践团成员们听着老师对寺庙以及寺中一些古迹的介绍,感悟着千年来寺中的变与不变,变的是寺中的景物,不变的是寺中的意境。成员们拍下一张张的照片,将楹联保留在相机中,其中的意趣还得自己去体会。
30日,实践团成员首先前往言子旧宅——常熟现存最古老的名人住宅。修复开放后的言子旧宅作为展示言子思想品质、精神丰采、儒学文化的重要场所,是人们了解常熟的人文历史、寻找家乡情怀和文化根脉的重要场所。学道堂中的楹联“君子交澹茗,仁人言蔼如”,学道自然是学做一个君子与仁人,君子之间的交流追求平淡,仁人言语和蔼。
接着,成员们去了文庙。文庙,又称孔庙,是祭祀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和儒家思想创始人孔子的地方。故此,文庙中的楹联多是赞颂孔子及宣扬孔子的文学思想。例如:东南闻道派,今古挹文澜。孔子将儒家发扬极致,以至于儒家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延续至今,文庙,既是为孔子立的纪念馆,也是为中国传统文化所成立的纪念馆。
8月1日,实践成员们来到了燕园。作为常熟古典园林中存世时间最长、格局保存最为完整的私家园林之一,燕园具备着江南私家园林特有的雅致和精巧。燕园中的山石嶙峋,有花有木,有水有桥,人入其中,如入画境。既是私家园林,燕园内的楹联是娴静淡美的。如“遇雨闲锄三径菊,抛书尘封一房山”。也有祈求家国安康的:“风调雨顺海龙王朝圣母,国泰民安五洲赤子拜河婆”。
不同的地点,不同风格的楹联,不同的意境。楹联之美,经久不衰。对楹联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此番对常熟本地历史胜迹进行楹联考察的过程中,实践成员们获得了许多可供研究的珍贵的图片以及文字资料。实地考察结束后,成员们分工整理好了各类资料,以供后续团队工作的进行。
本次社会实践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它增强了新时代青少年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也将进一步提升中华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们心中的地位。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9160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