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遗迹和传统文化是淘尽历史寻到的瑰宝,一个是历史的见证,另一个则是被总结的历史。7月29日,湖南科技大学“三下乡”活动进行到第五天,志愿者来到家乡的名胜古迹进行拍摄,在拍摄和游玩过程中对于家乡的古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7月29日下午,志愿者尚依去往家乡长垣县拍摄名胜古迹及景色,她希望借此来展现家乡深厚的历史文化。她的家乡是蘧公故里所在地,而故居的主人蘧伯玉与孔子有着蘧孔之交的千古佳话。志愿者看来走访蘧公故里是对先贤的尊敬和缅怀,她希望可以将这段历史文化不断延续。接着志愿者来到历史悠久的龙山街,虽然随着时间流逝这里开始充斥着烟火气和商业气息,但仍无法掩盖当地浓郁的文化。她沿路拍摄下了街道上屹立多年的龙柱、沿途的美景和尽头的子路像。最后一站选在了铜塔寺,这依然是一处古香古色之地,因近年来的游玩人群增多而变得生机盎然。这里最有名的是那一排城墙,在蓝天的映衬下更显地巍峨屹立。她拍摄下城墙下刻有王安石的诗篇《过长垣》的石碑——“揽辔长垣北,貂寒不自持。霜风急鼓吹,烟月暗旌旗。骑火流星点,墙桑亚戟枝。柴荆掩春梦,谁见我行时。”

刻有王安石诗篇的石碑
29日的“三下乡”实践活动中志愿者主要拍摄了一些家乡的古迹和风景,希望通过对家乡积淀的厚重的历史文化的记录来展现家乡的特色及魅力。从蘧公故里,到龙山街的子路像再到铜塔寺石碑上铭刻的诗词,这些历经千百年历史的遗迹依然让现在的我们可以感受到浓重的文化气息。先贤的思想结晶沿用至今,这是对他们智慧与思想的肯定,而作为当代大学生,如今要做的是在沿用前人智慧的基础之上,加上自己的创新,用更好的方法将其推广,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家乡特色的文化,代代相传,不辜负历史留下的礼物。志愿者认为将古建筑与当代潮流结合起来在不破坏古物的前提下将新时尚融入其中是展示历史文化很好的一种方式,这样也足以让冷冰冰的古建筑因有了人的气息而再次充满生机。

龙山街景色
摄影/尚依
文/戴洁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9050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建工]学院“青春稷下·留忆申楼”支教服务团开展爱国教育活动作者:贾世杰(据建筑工程学院报道)7月26日,建筑工程学院“青春稷下·留忆申楼”支教服务团在菏泽市曹县青岗集镇申楼小学……
贾世杰 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建工]学院“青春稷下·留忆申楼”支教服务团举行演讲比赛作者:王美琪(据建筑工程学院报道)7月25日,“青春稷下·留忆申楼”支教团队不知不觉已经在申楼小学工作了8天了。为了锻炼学生……
王美琪 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建工]学院“青春稷下·留忆申楼”支教服务团进行特色音乐教学作者:饶旭波(据建筑工程学院报道)7月24日,“青春稷下·留忆申楼”支教团队已经在申楼小学连续工作7天,经过前几天的适应……
饶旭波 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建工]学院“青春稷下·留忆申楼”支教服务团进行教学测试作者:王群(据建筑工程学院报道)7月23日,“青春稷下·留忆申楼”支教团队不知不觉已经在申楼小学工作了6天了。为了检测学生们……
王群 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建工]学院“青春稷下·留忆申楼”支教服务团第二次阶段性总结大会暨校长讲话作者:侯卓鲁(据建筑工程学院报道)7月22日,“青春稷下·留忆申楼”支教团队已经在申楼小学连续工作5天,在……
侯卓鲁 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建工]学院“青春稷下•留忆申楼”支教服务团举办趣味运动会作者:蒋正坤(据建筑工程学院报道)7月21日,“青春稷下·留忆申楼”支教服务团的成员为丰富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减轻学习压力……
蒋正坤 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建工]学院“青春稷下•留忆申楼”支教服务团召开工作总结会议作者:于笑笑(据建筑工程学院报道)7月20日,“青春稷下·留忆申楼”支教服务团的成员于菏泽市曹县青岗集镇申楼小学开展支……
于笑笑 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建工]学院“青春稷下·留忆申楼”支教服务团第四天支教活动顺利进行作者李景森(据建筑工程学院报道)7月19日下午,“青春稷下·留忆申楼”支教实践团在菏泽市曹县青岗集镇申楼村进行第……
李景森 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