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着暑假的来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也渐渐拉开了序幕……与往年不一样的是,由于今年的疫情原因,导致我们都没有回到校园。出于安全考虑,基于不聚会不聚集,我们小组分别前往各自所在地附近的乡村,开展我们的三下乡活动,进行“多彩乡村”主题的探索。
今天我来到的是海南莺歌海盐场。莺歌海盐场历史也是非常悠久的。翻开莺歌海盐场的场志,此前曾有过两次盐场开发的记载:日本人侵华时,发现了莺歌海优良的制盐条件,曾大规模勘探并编制了盐场开发计划,要建“东亚第一大盐场”,但留下的资料不全。国民党统治时期也做过闭门造车的方案。但据那些国民党“大员”们考察后的报告说,“此地尚在原始时代,为蛮荒之区,边疆开发,备极艰辛,且冒危险,治安动荡,无法开发”,于是,最终只是在三亚成立了筹备处,开发计划没有实施,更没有实现。
来到莺歌海盐场,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一望无垠的银海。这里,渠道纵横整然有序,井井盐田银光闪闪,高压电线凌空飞架,水泵房池星罗棋布,制盐机械转动轰鸣,处处呈现一派生产繁忙的景象。
莺歌海人,不光用汗水换来了白花花、亮晶晶的原盐,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更加宝贵的精神财富:莺歌海精神。
当地老百姓说,莺歌海的渔民,是乐东最早接触现代文明的一群人,因为盐场的建设者,带来了渔民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新东西,比如他们最早地看到了电影,还见到总政歌舞团的演员和演出,见到过董必武、谢觉哉、郭沫若等不同时代一批又一批党和国家领导人。
1962年2月,大诗人郭沫若访莺歌海时,不禁为莺歌海数万亩盐田的壮美景观而激动不已,他挥毫写下了充满革命浪漫主义的诗篇:“盐田万顷莺歌海,四季常春极乐园。驱遣阳光充炭火,烧干海水变银山”。
今天辽阔的盐田在海风中保持着沉默,那些创业的艰难、守业的不易,过去的辉煌已成为一段激情往事珍藏在人们心中。
如今耄耋老妪宋淑容,还能愉快地唱起那首献给莺歌海人的歌:
“我爱莺歌海,盐田如雪白,清清的流水飘着红云彩;草是我们除,路是我们开,汗珠结成满地银,枪不离手志不改……我爱莺歌海,四季春常在,悠扬的莺啼赞美新时代;场是我们建,花是我们栽,万里东风入胸怀,军装褪色志不改…
夕阳西下,悠闲的走在海盐场边,不禁抬头一看,太美了!只想用相机记录下这美好的时刻。正所谓“最美不过夕阳红”呀!
海盐场的景色是否有吸引到你们呢?欢迎前往海南莺歌海盐场打卡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9033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